返回

第404章 神宝五岳真型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4章 神宝五岳真型图 (第2/3页)

各自的域内自在逍遥。因而每一个道符代表着一岳的首席神灵,每一个图符犹如国君帝王的金简玉符,只要一合符,各诸侯便无条件的执行影从,又如御用的尚方宝剑,见剑如面君,天下臣民无不跪伏。作为道教的真文符箓,五岳真形图便具有这的功能,只要一出现,便能檄召万灵,同时令妖魔鬼怪望风而逃。每一个图符只能镇煞本地的鬼神,若五个图符集于一身的话,那更不得了了,一如票证时代的全国粮票,非但能畅行五岳、行走全国,更能安枕无忧、百鬼不侵。

    《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诸名山五岳,皆有此书,但藏之于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

    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慰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视人。其次即立七十二精镇符,以制百邪之章,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封所住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之也。其次则持八威之节,佩老子玉策,则山神可使,岂敢为害乎?

    东方朔的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旧笔,锋芒乎岭。云林玄黄,有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子有《东岳真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岳真形》,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子有《中岳真形》,所向唯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西岳真形》,消辟五兵,入阵刀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伺迎;子有《北岳真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子尽有《五岳真形》,横天纵地,弥纶四方,见我欢悦,人神攸同。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遂獯鬻,登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有常处。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于黄帝耳。

    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还有一首《五岳真形图歌》传世,歌曰:五岳足迹谁能遍,五岳真形谁所见。岱宗山下岳祠东,镌瑶刻玉穷鬼工。紫泥搨就珊瑚色,高堂日射扶桑红。璇宫银阙森髣髴,群仙玉女纷相从。禹鼎沈沦多不若,山林佩此百神却。丹灶思寻勾漏砂,灵岩定采天台药。陟岳寻仙思汉武,茂陵寂寞一抔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