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独木难支(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一章 独木难支(三) (第3/3页)

不到飞机支援。这是快速追击战,炮弹带的也不多,对面的税警总团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又一次击退皇军的进攻。

    各条战线上已然打成一锅粥,中国军队在拼死抵抗,有些地段中国士兵不惜拉响*,和日军同归于尽。战斗成胶着状态,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这里,如果中间主阵地被突破,中国军队将全面崩溃。

    日军方面也很清楚,给中国军队时间,他们会投入更多的部队。三个月已然临近,别说灭亡中国,连上海都没攻下来。

    松井石根把希望寄托在杭州湾方向,为此就必须在这面牵制住中国军队,让他们不能增援南部。所以,给各师团死命令,加大进攻,不惜代价突破蕴藻浜防线。

    可是,用一下午时间,伊佐一郎却没能突破税警总团的阵地。天下雨,又开始黑天,伊佐一郎只好下令停止进攻,补充弹药。传令休息吃饭,准备明天进攻,他知道中国军队是挺不过明天的。

    坐在一个帐篷里避雨,喝着勤务兵送来的热水,伊佐一郎算计着怎么进攻。今天给了中国军队多大的伤亡,他心里有数,想到明天占领这里,击溃中国军队,从后面进攻湖里宅中国阵地,配合正面第18旅团夺取蕴藻浜阵地,自己建立功勋,心中得意。

    外面的日军忙着支起帐篷避雨,警戒哨派出去。大意的伊佐一郎大佐没有派出搜索队,因为侦察机报告,周围没有发现中国军队,所以,他很放心。

    再说,就算是有小股部队,敢进攻一个联队的皇军吗?没有一团一旅以上的部队,想都别想。

    骄兵必败就是这么来的,伊佐一郎想不到,胆大的雪狐大队五百人就敢拉开进攻的架势,想击溃消灭他,并不是增援守军。

    战场上指挥战术也是习惯,日军从开战到现在,中国军队一直是被动防守,增加的兵力也是用于防守,很少是进攻。只有争夺战略要点的时候,才会有进攻,否则,就是防守。

    国军的僵化指挥,防御战术,让自己的士兵大量伤亡,这个思维模式误导了鬼子,却给了薛茹机会。

    伊佐一郎习惯性的认为,中国军队即使来人也是增援第十九师或者增援税警总团防守,不可能大胆的向日军发动进攻。

    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何况有薛茹这个不是这时代的人。她带着三个中队顶着雨,向日军阵地靠近。这是冬季的雨,虽然不像夏季那么大,可也是没等靠近日军阵地,衣服已然湿透。士兵们一阵阵发冷,很想站起来冲锋,可命令是他们必须向前一点点爬,在冰冷的泥水中,荒草中,向前匍匐前进。

    郭家村阵地上,鬼子停止了进攻,但何绍周一点高兴的样也没有。司令部电报,已派雪狐大队增援,同时26师也在赶来的路上,但可能明天才会到达。

    何绍周查了一遍,一下午的战斗,不到三千人,伤亡总数达到接近一千人,危险的是所有弹药已消耗了百分之八十。有些士兵匀一下,每人不超过十几颗子弹,*已没有了。

    宋卓愈下令所有的士兵上刺刀,明天只能用刺刀和鬼子拼命了。大部分士兵躲在民房里避雨,可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百姓早就逃光了,哪有什么吃的。副官丁冲端过来一碗稀粥:“司令,喝点吧。”

    何绍周没接:“把它送给伤员,我不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