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多国调停(一) (第2/3页)
船出发,到达清国首都,至少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
清国在拖延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停战已经顺利的达成了,欧洲各国也乐得看到沙俄被削弱,无非有了英法德奥等欧洲强国的加入,这场战争很难为继了,只要沙俄不灭,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只不过这种商量是建立在沙俄吃亏的基础之上。
欧洲各国乐得看戏,沙俄无力反扑,局面就这么尬尴的维持了下来,为了避免和谈的时间过久,欧洲各国都在商量着使团的组成。
一旦和谈代表团,不能就有些事务与清国政府达成意向,很可能会导致沙俄国内政局的崩盘,欧洲诸国虽说乐得看到沙俄被削弱,但沙俄全面向清国投降,也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原因也简单,沙俄是联通欧亚的国家,一旦沙俄成为清国的附庸,清国复仇的战火,就会直接烧到欧洲,这其中以德法最为紧张,德意志与沙俄的距离太近,一旦清国出兵,德意志难免要被卷入战争之中,而法兰西更是紧张,地中海是法兰西的软肋,一旦清军进入地中海,就可以直接攻击法兰西本土了。
沙俄的地理,很是为妙,巴尔干半岛连接黑海的一侧,就是沙俄的领土,一旦这块土地被清国占领,战争离着法兰西就近在咫尺了。
其他欧洲小国,多半是打算与东方的大帝国扯上关系,帝国之间的战争,尤其是这次动辄数百万人参与的战争,不是这些个小国玩得起的游戏,不说参战,就是这样的大军,从这些国家经过,也会带来灾难的。
清**队在沙俄大肆屠杀人口的恶行,被欧洲各国有意无视了,这才是事情的关键,清国这样的国家,如今对欧洲来说,太过恐怖了,一旦战火燃向欧洲,一旦清国继续这样的战争,谁能受得了?
但清国开战之初,就打出了报复的旗号,这些在道义上是说的过去的,虽说有些不近情理,但各国都能理解清国的心情,理解归理解,但谁也不想这样的战争在本国发生。
最为关键的问题,不能在明面上议论,清国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强国有强国的尊严,一旦在和谈之中,谈及这样的恶行,欧洲诸国也怕清国恼羞成怒啊!
有主和派就有主战派,无论是英法德奥还是沙俄,都能看到清国的短板,海军,是清国的软肋,而清国绵长的海疆,也是其天然的缺陷,就在主和派积极准备和谈的时候,欧洲军方的主战派,也在积极的谋划着反击清国的手段。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准备,在陆地上发起对清**团的反扑,只需要大半年的准备时间,而从海上攻击清国,则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而一年这个时间,对于欧洲各国的海军来说,还是有些仓促的,一年半或者两年,欧洲各国的海军,才能做好对清国发动大规模海上战争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