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交涉(上) (第2/3页)
是虚实结合了,有机会抓枪,就要抓住,趁机补上一刀,没机会抓枪,大多数对手也会做出条件反射,将步枪横在身前,没了刺刀的威胁,这一刀下去,己方的伤亡就要小上很多。
第一刀之后,就是拔枪了,右手大刀左手枪,近战的杀伤力就出来了。
由于这次是试探,左轮和后装枪,除了杨猛的护卫,蓝旗军一支也没有装备,没有左轮,虽说杀伤力小了不少,但双手抡刀,也增加了白刃战的持久力,这大刀片实用与否,还是需要实战来检验的,有些经验,也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
英军的优势在于久经战阵,他们是经过实战洗礼的老兵,再就是英军的纪律性,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一支有纪律性的部队,才是最恐怖的,而一支有纪律性的老兵,则是战场的梦魇。
这两样,杨猛都遇上了,但他这边也不是一无是处,虽说蓝旗军没有上过战场,但这些人就是拿这个来养家活命的,对于死亡多半云南新军,还是能看得开的,拿钱卖命,这就是新军与杨家的关系。
这笔钱对新军的士兵来说很重要,这就是一家老小的口粮,经历过饥荒的人,对于口粮,看的比命还重要,军心可用!
再就是火炮的配比,云南新军的炮兵虽说也是和步兵分开的,但每支步兵行动,都要配上一定数量的炮兵。
云南新军的数量和拥有的火炮比率,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欧美各国淘汰的三磅炮,杨家收购了几千门,三磅以上的中型火炮,也有一两千,而二十四磅以上的陆战巨炮,云南新军也配备了近千门,这样的重炮,在欧美多数是用于攻城的,但杨猛却把他们变成了野战的炮兵。
这些火炮,无论是三磅的小炮,还是二十四磅以上的巨炮,使用的多半都是开花弹或散弹,虽然在射程不怎么占优势,但破片杀伤力,绝对是极大的。
算上在路上的轻重火炮,勐腊这个小地方,已经有了将近四百门火炮。这足以支撑一次两三万人的战争了。
军心可用、火炮的数量占优。这就是杨猛的优点。至于对面的精锐老兵,杨猛则是不怎么在乎,数量太少!
英军只有两千人,而自己这边不算武庄的人手,蓝旗军九千多人,山猴子一千五百人,弹药给养不缺,加上自己坐镇。杨猛不信这一万多人会被两千人,从正面击溃。
至于说偷袭,只有自己偷袭英军,英军是没有机会偷袭自己的,勐腊一带,漫山遍野都是杨巴的山猴子,两个人一组遍布山林,杨猛的哨兵,要比英军多的多。
而人生地不熟的英军,也不敢派出小规模的斥候。二十几人的巡逻队,加上军营里的木制高塔。就是他们眼睛。
从实力上说,杨猛有一举击溃这支英军先遣团的实力,但他并不打算这么做,这次试探,蓝旗军这边以死人为主。
九千蓝旗军,也被编成了五个营,步兵两千人一营,炮兵单独一营,四个步兵营要做的就是不断试探英军的战力,让英军来增加自己的实战能力。
说白了,这次试探,杨猛就是想拿人命检验云南的新军,虽说有些残酷,有些没人性,但这事儿利大于弊,也是必须要干的。
这次实战,杨猛首先要看的就是新军的缺点,找出来,改掉!就是最主要的目的。
其次,就是让新军适应一下热兵器作战,数遍了云南上下,经历过热兵器作战的人,实在是寥寥可数,杨猛心中的期待就是,这一次试探怎么也要打上两三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