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硕果累累(五) (第2/3页)
,就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若是付钱,这也是一笔绝大的花销。
“劳役?哪有这么多的说道?该管饭就管饭,该付钱就付钱,谁也不欠咱们的,谁家里都有各项支出,出义务工?这算是个什么说道?”
做事才有钱挣,这是杨猛所倡导的,拉着百姓出义务工,虽然是个省钱的门路,但与自己的理念不合。
“这么大的工程,若是付银子的话,各地的流水就太大了。”
上百万上千万的银子,修路轻轻松松就能花掉,这么大的金银流量,对杨家的管事们也是个考验。
“这事儿好办!出来修路的多是庄农佃户,你制作一部分银票、粮票、布票、盐票、肉票、牲畜票,反正是他们需要的东西,都要弄成票子,按着工时、按着各自的需求派发就是了。
出来做工的这些,凭着这些票据,去咱们在各地的商号兑换东西就成了。
这些玩意儿,在工厂里也可以推行一下,但是要注意票据的密字,别让人钻了空子,西北那边票号的法子,你可以学一下。”
这些东西是什么,就是纸币的前身,就是银行的基础,这个法子,也算是临时的想法吧!
“三爷英明,这么一个法子,就让管事们的活计轻松了不少。”
“杨福泽,你也学着些,丁管家在云南呆的时间不会太长,这段时间,你和芷晴夫人,要把四省的事务,全盘接下来,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不理会丁泰辰的马屁,杨猛鼓励了一下一直默默跟在丁泰辰身侧的未来管家杨福泽。
“福泽省的,定不负三爷所托。”
说着说着,杨家在宜良的棉纱厂和织布厂就到了。近千亩的规模,这厂子倒是不小,但杨猛却不怎么乐意了。
“这里就两个厂子?”
“嗯!负责筹建的洋技师说,这么大的厂子,在欧洲也算是大厂了!”
说起这个,丁泰辰也来了精神,这么大的厂子一建。杨家的洋布洋纱。也能自己产了。
“据我所知云南并没有大量种植棉花的所在。原料是走得那条商路?”
原料问题是工业化生产的大问题,棉纺织业不同于云烟,就是云烟,九成九的原料也是云南的茶叶末和滑石粉,现在的云南,好像还没有支撑这两个占地一千多亩的棉纱厂和织布厂原料需求的商路,这么做只会无限度的增加成本而已。
“大部分是珠江航道,少部分是滇西运过来的。”
一看杨猛的态度。丁泰辰就知道坏事儿了,这么大的厂子,已经建了一多半了,要是半途而废,几十万两银子,就打了水漂。
“不成!既然缅越印泰有棉花种植,那就把厂子迁到滇西去,这两个厂子,建到什么程度了?”
“六成!”
“那就好!将这两个厂子,改成棉纺织学堂。该上的机器设备留下一半运到滇西,剩下的就用来教授四省学生。
棉纺织业。要以女工为主,这事儿正好让三夫人去办!
记住,以后无论建造什么工厂,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原料供应是第二位的,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是一个工厂建立的时机。
伊犁是个种植棉花的好去处,这段时间正好让滇西的杜文秀带人去伊犁那边扩大影响,带上各国最好的棉花种子,伊犁不是要垦荒吗?让老爷子找一下林老虎,从他那里求几副字,也是咱们进军伊犁的好时候。
捎带着让四省的一些壮劳力多的家口,往那边搬迁,买通官府和伊犁将军,咱们慢慢的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