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4 欢迎宴会上的对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014 欢迎宴会上的对话 (第3/3页)

欢接触新事物的人,虽然她来过中国多次,但还真没有去过农村,也没有和学生们怎么接触,再加上她在大学的时候也非常喜欢戏剧,所以也就爽快的答应了。

    吃过早饭,苏慧让负责送盟军联络处的司机把她送到了联大门口,正好赶上黄正忠他们准备出发。这些学生们乘坐着卡车要去五十里外的一个乡村进行演出。

    见了黄正忠后,苏慧先是热情的给他一个拥抱,接着对着他胸口锤了一拳道:“正忠,这么久没见你,又长高了嘛?”

    黄正忠也笑道:“长高怕是长不高,可能是你变矮了。”

    两个人说笑一会之后,薛宜珍走过来道:“咱们该出发了。”

    黄正忠对苏慧道:“走,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车上,黄正忠向大家做了相互的介绍,同学们因为之前的报道也都听过苏慧的名字,对苏慧能够和他们一起下乡演出感到十分荣幸。

    一路上,大家聊的也都热火朝天,苏慧问他们演出的是什么剧目?黄正忠说是他们自己写的《盲村》,是有关农村思想启蒙的一个短剧。

    黄正忠告诉苏慧,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裹脚、弃婴和童养媳等封建陋习,在听取了朱景行的建议之后,他们决定对剧目做出改动,根据农村的生活实际进行剧目创作。这些年来,不少剧目在农村地区反响很大。

    当然,除了这个剧目外,他们还准备了一个有关抗战将士的《前线寄来的家书》前来演出,这个剧目取材自普通士兵,所以比较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苏慧有些惊讶,平日里她接触到的中国都是南京、上海这一类的城市,而前线的战士虽然来自农村,但他们也都经过军队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上已经有所改观。但实实在在而又原生态的农村却是他们未曾接触过的。

    一路上,听着黄正忠说了很多下乡演出的趣事,在这之中她了解到了一部分农民的淳朴、善良,也了解到了他们的愚昧和封建等特点,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苏慧绝对不会妄自对一个群体下出定义,他们真实的生活还是要通过真实了解才能够知道。

    五十多里路虽然不近,但在汽车轮子下也不过几十分钟。颠颠簸簸之后,他们就抵达了这个乡村。

    村子里的一个宗族祠堂就是他们演出的地点。负责村子管理的村长已经来了,见到汽车到了之后,他赶紧招呼着人上前迎接。

    黄正忠和学生们下车和他握手。村长用并不纯正的国语说着欢迎的话。黄正忠也道了声谢,赶紧招呼着大家开始准备了。

    大家都准备的很快,不一会演出就要开始了,可看台的下面却稀稀落落的站着几个人。这和之前的情景有些不同,往往这些文化落后的乡村遇到这样新鲜事都是要围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来看的,今天怎么就没有人了呢?

    黄正忠便询问村长,村长支支吾吾的说道:“都不在家,可能是都不在家。”

    这不禁让黄正忠起了疑心,这个村子怎么感觉怪怪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