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硬碰硬的反击 (第3/3页)
要等到几天之后才能见分晓。”参谋总部的副总参谋长、南京战区总参谋长白崇禧走过来对黄柯道。
一时走神的黄柯回过神来道:“不碍事,我现在不困。现在各路部队情况都怎么样?”
白崇禧道:“都已经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了攻击。目前来看进展还算顺利。只是这样一打,我担心两翼的防线有点吃紧。”
白崇禧说的没错,参加这场战役的兵力拢共也就那么多,既然将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到了东线上来,那么显然左右两个区域的防守势必薄弱起来,这样一来,那两个方向进攻的日军也就凶猛起来。
“电告余程万和萧山令,让他们务必严防死守!一只日本鸟都不要放过去。”黄柯严肃的说道。
余程万率领的七十四军和萧山令率领的卫戍部队在南京的东北和东南两线进行防御。为了进行东线的快速部署,国防部从这两个防线上分别抽调了88师和87师两支精锐,但并未向两支部队增派其他援军。
这样一来,原本还和日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另外两道防线,实力的天平自然开始向日军方面倾斜。
黄柯知道这样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因为日本人一旦从这两个方向的任何一个方向突破,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战线的崩溃,南京的陷落也是迟早的事情。
可不这样做,仅仅依靠目前的兵力和日本人展开对峙的话,胜算不是很大。随着日军本土继续增派援军,那么面对实力强悍的日军,南京最多也就只能保到年底。
黄柯不愿意,也同意南京的陷落。故在多方参谋之后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部署。
同时,为了确保两边的这两道防线不被日本人突破,他派出了两员虎将前去镇守。
对于他们两个,黄柯内心里是极其信任的。所以在临行之前,黄柯亲笔给余程万书写了“虎贲”的战旗;同时,他在萧山令临走前,给他送去“铁军”两个大字的战旗,这样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余程万和萧山令当即表示,不成功,便成仁!
事实证明他们的确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南京保卫战的反击战中,东北和东南两线的作战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东线,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一步也不曾后退,两支军队战死无数,但用鲜血之躯捍卫了阵地,保证了南京保卫战反攻的胜利。
两支军队也被人称之为“虎贲铁军”!
后来,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听闻此事之后,亲自和余程万将军以及萧山令身边的军官详细了解了这次战役的前后经过。
那些催人奋进、潸然泪下的动人事迹感染了他,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伟岸和忠诚。他觉得有必要让全国人知道并记住,于是他在抗战还未结束之时,动容的写下了《虎贲万岁》一书,记录了这支军队硬碰硬的钢铁时刻。
ps:虎贲万岁却有其书,张恨水先生所作,讲述常德保卫战,语言通俗,内容详实,若有兴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