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26 在纽约的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26 在纽约的日子 (第2/3页)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经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但在这里学习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之前学习基础很差的外国女孩来说。黄英在哥大前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在学期结束之后她差点被学校退学。

    他的老师约翰虽然不知道黄英的真实身份,但隐约能够猜测出来她的家境,他对黄英不客气的说道:“文(黄英化名文璇),哥伦比亚大学可以培养出成功的人士,但却很难培养出成功人士的孩子!”

    黄英自然明白约翰老师话里的意思,她知道凭借着他父亲的权力和影响,重新在美国给她找一所大学就读不是什么难事,但能不能毕业就难说了。

    黄英回到宿舍之后痛哭了一夜。

    在那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读完哥大!

    第二天早早的就起床了,从此校园里的巴特勒图书馆和罗氏图书馆就成了她最常光顾的地方。哥大的图书馆每天23小时开放,黄英每天在图书馆会待到12个小时以上,剩下的时间除去1个小时的健身跑步,再去掉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很短。

    不过这样的付出也让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第二学期的考试中,她的成绩虽然不算很好,但有了很大的进步,除此之外,黄英还辅修了阿拉伯语和俄语。

    一切都很顺利的进展,在获悉这些消息的时候,他总是很欣慰。在黄英在哥大的学习步入正轨的时候,国内的中日战争已经爆发。两个东方国家的战争并没有引起大洋彼岸学生们的过多注意,只是有人会一些政治类的选修课上或者是课外一些讨论活动时,偶然会谈起这些而已。

    黄英自然会参加到这些讨论之中,她还经常在校园里谈论起对战争的看法,谴责对日本侵略行径。而这些也遭到了在哥大留学的日本学生的反驳,不过黄英经常能够用事实的证据将对方驳斥的哑口无言。

    黄英的反驳不像是普通人那样简单的用言语去反驳,她是哥大法学院的高材生,自然明白证据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反驳的时候,她都会拿出相应的证据。

    她通过和国内的人联系,将很多战场上的照片作为证据,有的是上海抗战时候日军轰炸平民区的照片,其中虹口有一个几岁的儿童坐在废墟的家门口大哭的照片震撼了很多人,还有的是中日战场上双方的对战,中国军人那些刚毅坚定的眼神让人对中国胜利充满信心……大学向来都是思想的前沿阵地,黄英和很多中国留学生发起的一系列运动在哥大乃至纽约都有了不小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关注到这场东方的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让日本人注意到了她,不久之前有人对她实行了袭扰,不是扎自行车胎就是砸玻璃,很显然这些都只是简单的警告,但黄英并没有在意,依旧如故,毕竟她相信在自由的美国日本人不敢怎么样?

    不过她低估了日本人在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