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五十万工人 (第2/3页)
黄柯说完,施特雷泽曼和那些德国代表们的眉头不由的紧皱起来,德国目前的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战后的多种限制不仅让德国军事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其他经济都逐渐凋零。
再加上问题不断的退伍兵问题,整个德国都被笼罩在一种消极懈怠的情绪之中。现在在柏林的流浪汉中,身体残疾的都穿着一战时期的军装,上面戴着各种不知道真假的勋章,还有些人就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士兵和工人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现在很多人沦落成这样,这个国家可想多么艰难。
施特雷泽曼虽然知道黄柯说中了他的痛处,不过并未因此生气,成熟的政治家是不会因为一点小事麻烦的,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共同利益才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黄先生,那请你说一说我们之间关于合作的事宜吧。”施特雷泽曼说完,黄柯让人把一些合作的经济合作框架意见书拿了过来,意见书里提及了对德国资本进入中国给予的优惠,还有德国技术在中国的权益等等,最让施特雷泽曼吃惊的是,黄柯竟然提出了一个引进德国工人的计划。
要知道引进工人一般都是工业基础发达的国家去引进工业落后国家的,就像是英国从殖民地引进来大量的劳动力一样,黄柯提出引进德国工人究竟是什么目的?
粗略的看过一遍后,施特雷泽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先生,这些我都要拿回去仔细研究。刚刚我大致看了一下,其中一项是引进德国工人,贵国一向是人力资源大国,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引进德国工人呢?”
黄柯听到这话后微微一笑:“部长先生问的很好,这也正是我此番前来的目的所在。贵国的工人以技艺精湛和严谨负责著称,我们国家工业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快速建设好工业体系,就必然需要大量技艺精湛的工人。”
“贵国现在很多军事工业不能够实施,如果荒废了在若干年后这些工人也就失去了他们的用武之地,到时候想要继续发展就变的不那么可能,这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损失。”
黄柯说的句句在理,不过施特雷泽曼岂能够看不透他的心思?他知道黄柯此举绝不是为了什么德国长远发展,肯定是为了快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考虑。要知道如果50万德国工人进入中国,不仅他们会快速建立起工业体系,还能够培养出众多的熟练的中国工人。
不过这对德国又有什么坏处?在东方中国强大了,不仅可以对付那些企图占领青岛的日本人,还能够牵制红色政党领导的苏联;更重要的是,德国可以因此解决掉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要知道首批引进五十万的话,就可以让柏林的那些流浪汉问题统统解决。
无论从哪方面说,黄柯提出的这个建议都让没有否定的理由。
施特雷泽曼已经看透了一切,不过看透不说透,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