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二章 昆仑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二章 昆仑山 (第2/3页)



    ……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乃中国第一神山,号称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它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大地的“龙脉”。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段: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 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

    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

    东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积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

    昆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间均以巨大断裂带相隔。昆仑山地区以前震旦系为基底;古生代时为强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动。古生代末期经华力西运动褶皱上升,构成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

    中生代产生拗陷,经燕山运动构成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

    昆仑山脉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晚第三纪以来上升了大约4000~5000米;

    叶尔羌拗陷中的砾石层厚度达2500余米,河谷高阶地上则分布有第四纪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

    克里雅河与安迪尔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与火山口。

    1951年在于田县境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群的一号火山曾爆发,并伴有现代火山泥石流。

    东部昆仑山第四纪以来上升了约2800余米,其相关沉积物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达2800米。

    昆仑山的新构造运动具间歇性,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级阶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