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辈份引发的争执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四章 辈份引发的争执三 (第2/3页)

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顺理成章,无人可驳。可你们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那满满一纸上的罪名,有几样是真的?”小公子那张雌雄莫辨的脸上,尽是讥讽,轻挑眉头指着大堂中间那足有一丈长的纸问。

    “远的不论,今上南下,是为黄河工程,是为治河。而这治河之根本,是为了什么,尔等饱读诗书,想来也不须我一介小儿提醒诸位吧!山东受灾,谕山东地丁正赋于明年全免。尔等自行宫堵面见君,其后聚于此苑,各位不妨想想,这几是里,究竟都说了多少大逆不道之言。”

    停顿了扫了在场的人,不少的人都觉得菊花一紧,“我倒想问问,从古至今,除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历朝历代,有哪位圣君,能有今上之肚量,任尔等再三辱骂,却不曾加一指于尔等之身?”

    再之一问,更是让人无可反驳,“英雄不问出路,诸位何以因满汉之分,而将今上一番**民之心,皆弃之如敝屣?先明之时,天灾**,百姓民不聊生,食人肉之事举之不胜。满人汉人又如何,只要他**民如子,心怀天下,我等何以一再挑之刺之?”

    “罢了,罢了,皆是我们执迷不悟啊!不过为君区区家事,何以扯上君之德。”一个老先生站了起来,拿过一旁的烛火,将那写了五天的丈纸点燃,一声声唤道:“骆先生!”

    长者却似是不闻,“小儿之言犀利,康熙自登基以来,修汉学,崇汉文,促满汉一家,治黄河救两岸百姓于水火,我等聚于明苑争论其行数日,江宁兵马不动,任我等畅所欲言,其胸襟气度,所做所为,确是一代明君,我等,万不可再言之其为满人,道诸多不实之言。”

    “骆先生说的极是!”老者明显德高望重,众人纷纷附和,有人道:“只我等说了诸多大逆不道之言,皇上此时放过我等,可会秋后算账?”

    许多人此时才后怕地打了个冷颤,秋后算账,多少人都是死于秋后算账!

    “诸位尽可放心!”随着这个声音落着,一身明黄的康熙从客房中走了出来,不少人腿阵阵哆嗦,康熙笑得如沐春风,“诸学于明苑之言,道出朕诸多不足,使朕受益甚多。朕受诸位畅言所启,从即日起,于江宁设一办报处,称之为民报,烦请骆先生主持,天下学子,对天下之事有可何见解,皆可交于民报,由民报审阅,而后印刷遍发大清。朕回京之后,也将在京中设下办报处,朝中大事方针,此后亦印刷出版,让天下百姓,共知大清荣辱兴亡。”

    “皇上圣明!”有些人已明了康熙设民报之意,诚如骆先生。然大部份之人,却是茫然的,但是,这并不防碍他们得了康熙承诺绝不秋后算账后,逃过一劫的喜悦。

    此后第二日,第一版民报印刷出来,内容皆是这五日来,诸多学子论政之言。是的,讨伐康熙罪名的一场聚集江南各地学子的论会,最后却定为论政之言。康熙不曾追究将他骂得最狠的几位文士,反而还委以他们重用,民报之事,尽交到骆先生等人手中。

    而民报起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