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洗衣机大小的仿星器 (第2/3页)
导到热膨胀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
飞船其他设备仪器的能量来源则由压水堆发电机组提供,同时上面还将应用最新的热泵模块,当飞船内部堆积的热量过高时,热泵就会启用把能量汲取重新送回压水堆中。
“对了,陆,你让他们设计飞船的时候别忘了加一台小型液氦循环机,这台小家伙的外磁场线圈采用的是液氦冷却。”
“液氦?”
陆毅有些疑惑地询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金属氢的超导温度高达零下73摄氏度,采用固态二氧化碳就行了,并不需要使用到液氦冷却吧?”
金属氢超导临界温度是零下73摄氏度,而固态二氧化碳也就是俗称的干冰温度是零下78摄氏度,这样无疑采用干冰是最合适的,并不需要像液氦或者液氮那样有那么复杂的冷却循环管道。
“稳定性,氦是所有单质气体中最为稳定不易发生反应的元素,使用氦能减少飞船遭受碰撞冲击时或者超高负载时,金属氢和外界物质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
鲁珀特解释道:“不过太空中意外情况无法预料,核聚变反应堆又是整个飞船的核心,所以这次我是把干冰和液氦两种冷却方案一起使用。
确保飞船液氦冷却循环系统出现问题时,干冰依旧能继续维持金属氢的超导温度,保证核聚变反应堆的稳定运转。”
“可以。”陆毅点点头,整个飞船的造价高达60亿美元,这样的保险措施多一点没事。
毕竟现在高能光线武器和射线武器还在初步研究中,并没有进入实用,对太空的各种陨石和其他东西根本没有太大的抵抗防守能力。
真要在太空上被一个高速陨石撞击导致液氦冷却系统出现问题,核聚变反应堆停堆飞船变成太空活棺材,那还真的是哭都没地方哭。
跟鲁珀特聊了一会儿,又关注了下材料实验室的情况,陆毅转身走出实验楼,回去了住所。
给自己倒了杯水,陆毅凑到正在研究分析引力波数据的张晴和林教授面前,语气套着近乎在笑嘻嘻地询问:“运载飞船大概3月中旬就能搞定,咱们的大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生产的怎么样了?”
“自己看邮箱去,相关进度每天徐莹学姐那边的跟踪团队都有发送到你邮箱。”
张晴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