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帝王的烦恼 (第2/3页)
忧,秦暮还没有那么天真。只有在短时间内尽快在帝都加强情报机构,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信息情报网络,自己在帝都的生存能有保证。
……
皇宫御书房内。八支造型独特的鱼烛将不大的御书房内映得透亮,赵由校一边仔细阅读着朝中大臣们呈上的奏折。眉头也慢慢的皱了起来。
一名小太监手持一柄白玉拂尘,站在房门边,低着头,纹丝不动。厚实的锦帘将寒冷的西北风挡在门外,一盆火红的炭火洋溢着阵阵温暖。
轻轻放下一份奏折,赵由校深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慢慢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身体,缓缓的在书房里踱起步来,似在思索什么为难之事。
不错。赵由校心中的确有为难之事,自从早朝册封了秦暮的公爵爵位并任命他兼任北楼兰地区总督后,回到宫中便陆续接到不少重臣递交的密折,观其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要求自己限制那秦暮的权力和影响,避免出现另一个林国雄或者郎永泉类似的人物。没想到自己的论功行赏竟会引发如此反弹,可见这秦暮对朝中大臣们的影响有多大。
可这秦暮的确为帝国立下了盖世奇功,可以毫不夸口的说,即使自己百年以后,在九泉之下。亦可自豪的向先皇们炫耀,自己这一生也曾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自己统治的时候,帝国的领土向西大大的扩展了一步。越过了那巍峨的大横断山脉,成为横垮中、东大陆的大帝国了。就凭这一点,即使再给秦暮多大的赏赐也并不为过。
但是,呈上奏折的几位大臣都是自己的肱股,其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本身,最主要的是几位所反映的问题核心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担心随着秦暮势力的扩大,会影响到皇家权威。这也是自己一直担心却又想屡屡回避的问题。
尤其是内阁大臣陆文夫的奏折可以说言词恳切,论据详实充分,反映的问题的确让自己触目惊心,使自己不得不强压住楼兰事变带来的心情,慎重的审视这一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