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第2/3页)
文化的聚会之所,时至今日依旧没有改变。现代化科技带给这座古老学院的是更为优质的外部环境,而世界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那两次几乎遍及全球的战乱又给它带来了无数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华夏之强,强在京都,此言虽有些过却不为不中。
根据权威杂志《学院》的统计,近五十年来京都大学的综合实力一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人类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破与成就有近百分之三十都是出自此间,几乎所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科在京都大学之内都有着最为顶尖的人才与研究室,那些天才的科学家们在这里可以得到最为完善的外部环境和充裕的资金,这些自然与华夏强大的经济体制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同时也在推动着后者的发展。
今天在京都大学校园之内又有着一场规模盛大的盛会,这一次他的主角并非在超导技术上有着重大突破的钱氏研究室,亦非成功主导了几次对日勘测的空间穿梭研究室,而是学院之内最为古老的历史学院!顶尖的历史考古学家们将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汇聚此间展开五年一度的对汉圣武皇帝刘毅陵考察探测工作的研讨!
与其余各个学院那些带有浓重现代化科技韵味的建筑不同,历史学院的主教学楼却还沿用着北汉之时的一幢建筑,“无梁阁”,顾名思义这座建筑没有惯常所见的大梁,通体砖石结构堆砌而成,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坚固如新,只是多了几分别处未有的古朴与沧桑!身在其间冬暖夏凉隐有安神静气之效,空调在这里更是显得多余。
“无梁阁”本身已经兼具了几何、物理,建筑,数学等各个学科的特点,它的工艺即使在科技极度发展的今日仍然不可复制,据传此阁当年出于北汉器具所那些墨门技师之手,其用心之独到,工艺之精湛向来为后人所称道。不过由于后宫的那场变乱墨门的很多传承今日却再难得见,令得无数科学家学者们扼腕叹息,唯独能从“无梁阁”顶层的藏书阁中一览墨门残卷的神奇,但也只有其物而无其法了。
以上述种种,将无梁阁称为华夏历史传承的瑰宝绝不为过,但是比起它顶层那三万七千余册的古籍而言却还要稍逊一筹,纵使汉宫博物院收集了世界上最多的人文瑰宝但在书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