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谏臣郭 (第2/3页)
为参加此次抗灾的各军士卒与民夫,伤者之中百姓占到的比例亦不足三成,此时伤亡者的抚恤与安置也已经全部到位,除了北平与州府的调拨之外,捐赠也在其中占到了极大的比例,自从抗灾开始的那一日,各地的物资便在源源不断的往灾区集中,甚或还要超过郭图等人的所需,经历了旱灾与雪灾及多次小型灾害之后,刘毅属领之中的应急机制已极为完善,各地各级官员也都积累了较为充分的经验,方有今日之局。
单从这些细致的数字之中,刘毅就能清晰的了解到此次救灾之事的细致之处,这样的灾情是最为考验官府的应对能力的,很显然上自郭图简雍下到县尉县丞一众官员都经受住了考验!当然在面对如此多的救灾物资之时也不是没有人起了贪念,事后在郭图的细致追查之下便挖出了贪墨粮草三百石以上的官员十人,一经查证立刻就地免职,本人则是押往邺城听候发落,对此众官员们一致商议之后的决定是斩立决!刘毅亦是支持了众人的这个主张,只是在其中免去了一些连坐之罪,提出只纠首犯,余者按律定罪,此处绝非朗生心慈手软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在各州除了谋反大罪之外已经很少适用连坐!
经过内臣外戚之斗与黄巾之乱诸侯争霸的汉末,人口资源就是最大的匮乏之处,如今在刘毅属领之中虽已经占了大汉人口的一半还强总数却也不到一千八百万,这已经是他十数年来极为重视并采取种种方法加以鼓励的结果了,相比于另一个时空的记载是大大超出,可与后世相比呢?一个上海就要胜过他的总和,在如今这种农业为本的社会体系中,人口的多少就代表着生产力的强大,也是判定各路诸侯实力的重要依据,因此非是罪大恶极刘毅在死刑之上是有着很大的斟酌余地的,那种株连九族,夷三族等就更不可取了,按眼下幽州的劳力与亩产量对比,一个壮劳力就可养活三名百姓或是一名骑军,很显然以劳役代替刑罚是眼下最为合理的办法,亦是此时律法的宗旨!
这一番禀报一直持续到晚间,甚至晚膳都是在此之中度过的,很是让刘毅找回了后世召开公司会议的感觉,汉末之人对于膳食之时的礼仪是极为重视的,官场世家就更是如此,可在燕王长期不懈的逐渐努力之下,官场之中也在发生着改变,救灾之中的很多时候郭图等人都是一边用餐一边议事的,谁也没有觉得此事有太过的失礼之处。
随着这些汇报的深入,冀州各地的基本情况在刘毅脑海之中更为清晰起来,不由为自己此次南巡之举而庆幸,在幽州各州快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商业的兴盛给民间与地方都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而其中的细微之处倘若不是这些官员详细提及,就很有可能被刘毅忽视过去,朗生不怕问题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通过众人的合力总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加以解决,相反他最怕的就是在下面听不到问题,那就有可能是被官员们所忽视或是隐瞒的了,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郭图此人长于治政长于与人交际,而在此次的南巡之中刘毅对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并不怕将可能会对自己仕途造成影响的问题暴露在燕王的面前,甚至敢于指责由刘毅及北平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的弊端,这点无疑让刘毅极为欣赏,身为穿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