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将将之道 (第2/3页)
父王不光有爱民之举,行仁义之道,亦有惊人武略,青岭之盟,奔狼之战使得乌桓匈奴等异族胆战心惊莫不臣服,此乃文武兼济之法!”
“故孩儿以为,行政之道需有武略相保,而武功之盛亦要有行政为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民可用孔孟仁义之道,效法高祖吕后之举,而治军却要以先秦为样,使之终能震慑四方,倘若二者齐至则大汉必兴,正如目下父王所为!志才先生教导有言,桓儿学习政事当观政之要而非细究其法,而父王之根本便在以民为贵!父王临行之前尊尊教诲,孩儿不敢有一时或忘,今ri妄言,尚要请父王训示。”刘桓开始在父亲面前稍有拘谨,可越说越是流利,言谈之间自若之态尽显,一番侃侃之谈后又是恭敬的垂手站在父亲下首,待其训示。
刘毅闻言心中既是欣慰又颇为惊讶,这番见识可谓jing到,以他的阅历学识自然一听便知,其中或有各位名师之言可管刘桓言语之态yijing可将之兼容包并,绝无强记之嫌,如今刘桓才不过十五岁,可见事之jing准yijing不在当朝名士之下太多,况且有些言论在这个时代而言称得上是新颖别致了,但却是理据充分,不疾不徐,也许在后世看来,儒家治国学说yijing与时不合,可在此时却是行之有效的,而刘桓言中对其亦是十分重视,且还能别出心机,将武功之事与之并重!
文治武功并重乃是各朝有为君主之所求,便在刘毅也不外如是,可若想真正掌握其中平衡却是难上加难,有时碍于形势还不得不加以取舍,宋朝便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若论经济文化,它可谓是封建王朝之中的一个巅峰,可谈起武略却要相差极远,而宋太祖赵匡胤可是有豪杰之名的,不过为了江山稳固,他行杯酒释兵权之法,由文人统领士兵,宋军战力再强又有何用,终于落个积弱之名!
大汉向来有尚武之说,便是在汉朝最为衰弱纷争四起之时也不是四方夷狄可以擅起觊觎之心的,原因便在汉军之jing,说起文武兼资,曹cāo刘备包括孙权都颇有建树,可待这些英雄豪杰为浪花淘尽之后西晋士族之风盛行,崇尚名士之道,将一支支百战雄狮都整成了软脚蟹,加之内乱不断才会有后来的五胡乱中华之厄,反倒是那些异族颇得了些我大汉治国的真传,建立起一个个极为强大的王朝。
刘毅是绝不会想看着此举再度发生在华夏大地之上,百年之后的事情也许如今的他控制不了,当努力做些预防还是力所能及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等他一统天下之后方可实施,可也有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从他起兵之始就yijing在做了!那便是结合历史的教训,将后世的理论与今世的现实融合一处,uo今人nénggou接受的方法去加以实施,更要借助麾下大才们的智慧与谋略,这些刘毅做的一向很小心,甚至挖空心思竭尽全力的去寻找理由与借口,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他做的还算成功,刘桓方才之言可绝非拍他父亲的马屁,幽州各州之富,幽州军之强悍以及现在大汉在异族心中的地位都说明了一切。
在刘毅而言,此举更多的是对治国之道的一种探索,恐怕也是他此生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种探索是需要积累与传承延续的,而能继承延续他大业之人就是他的子嗣,包括眼前的刘桓!人都是有私心的,有的为财,有的为名,有的为美女,而刘毅所谋正是万世之业,也许这听上去有些虚妄与可笑,但现今的朗生yijing可以稍稍理解当年始皇帝的心情,他希望ziji的江山千秋万世,到他真正登临绝顶之ri他的理解kěnéng还会更为深刻,眼下他要做的就是找出一种可行的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