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第2/3页)
不一会儿,年轻道人便跑到多尔近前,抬手一指不远处幽暗无光的山洞,问道:“兄弟,你是打算进去?”
多尔点了点头,“不错。怎么?这山洞莫非有什么蹊跷,进不得?”
丁半仙虽然深感多尔不凡,不过眼前这人修为着实低了点,且从外貌看上去,自己年纪恐怕都比他虚长几岁,不由得想到,此人会不会是某富贵人家出来游离的贵族子弟,遂说道:“你可知这是古冥矿脉?”
“这我自然知道。 c om”多尔莞尔,这丁半仙无疑是把将自己当成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
“那你还进去?这古冥矿脉玄乎的很,我劝你还是离开为好。”丁半仙劝说道,虽然眼前这人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但他也不是那种明明知道前方是死路还坐视不管的人。
老头子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少管闲事。但丁半仙就是个眼里见不得沙子的主,否则紫槐林也不会出现那一幕。
多尔微微笑道:“我既然来了,就有把握出去。”
丁半仙不知多尔哪里来的自信,这古冥矿脉的凶名可不是吹嘘的,而且他还曾亲自见识过,按他估摸着,以多尔修为,进去恐怕不到一时半刻就丢了性命。
丁半仙见多尔一副非进去不可的架势,心中有些着急,稍微犹豫了片刻,才道:“这古冥矿脉是真进不得。你看这洞口,宽三丈,高两丈,不正是三长两短大凶之数?此外,这洞口形如棺材,而且还是一具横着摆放的棺材,意喻擅闯之人。横尸当场。你再看四周,山环水抱,看似风水绝佳,可实则不然。古巫山拔地而起,高不见顶,遮天蔽日,阳火不入此中毫厘半寸,此地早已成为一处极阴之地。且。东有清泉溪流三十六道,西有一片水域数余里的深潭。水本就是聚阴之物,致使此地阴气更胜。
先论三十六道清泉溪流,从我来到这里开始,便开始到处寻找源头,但最终无果,此水似是无根之水,后来我想及山中阴气,便明白此水是由阴气所聚,只要此地阴气一日不散。这三十六道清泉溪流就永远不会消失。这种水阴寒至极,人饮之会大病一场,体质差者甚至会丧命。倘若不信,你可去那里看看,到时便会现那些浸在水中的石头早已被阴寒之水冻裂。
阴寒之水既然不断生成,应该在尽头形成湖泊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这些阴寒之水饶是在烈日曝晒下,短期内也不会被蒸,何况此地避阳聚阴?水全部浸入了地底。我曾试想。在这地底或许有暗河,但经多番勘探,才现这里的地质结构根本不允许出现地下河道,也无什么阵法稳固地壳结构。否则这里早就塌陷了。排除了这一点,唯一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就是,在地底有一座旷古绝今的“聚阴阵”,将阴气锁住。至于这座聚阴阵究竟在哪,我还现不了。但我大胆猜测,这聚阴阵很有可能就在古冥矿脉深处。原因就在于西边那片深潭。
这片潭水深不见底。不知通往何处,其水质呈青绿色,此中夹杂煞气,还有阴气,并生有一种生物,为刺螺。刺螺是摩罗江特有的物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地方生有此等螺类。而且,月余前,我曾经过摩罗江畔,特意研究了一下江中水质。我敢断言,深潭中的水质与摩罗江的水质如出一辙,两者是为同源,通过这片深潭定然可以到达摩罗江。
世人皆知摩罗江是祸水,但却不知摩罗江横在皇极大地龙脉的一截主脉之上。先人曾现皇极大地的龙脉之起自东域祈福山脉,向西而行,经天台郡瞭坤山,汴州郡大龙山,玄华县宝安山脉等地,最终落于西域龙啸山脉,大体走势横贯皇极大地东西两域,构成游龙之相,龙脉分支出于岳州,向南北两域展开,多呈伏龙之态,意为向主龙脉俯。
当今,皇极大地大部分龙脉已显现于世,并被王侯权贵盛世道门占据,点穴于生龙之上,可庇后人,保昌盛。但有一段主龙脉至今未被世人所现,老头…家师曾说过这一段主龙脉就在摩罗江底。
暂且论这是真的,那么摩罗江日以继夜吸收龙脉之气,本该是一条福泽苍生的大河才对,但如今却成了令人谈之色变的祸水。这些龙脉之气显然并未作用于摩罗江上,其究竟去了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