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3)(改) (第2/3页)
只是运河之开凿过于劳民伤财,且这是个长时间的工程,可现在是燃眉之急,只怕是与我们的初衷南辕北辙了。”顿了很久,他似乎是抛下了所有的犹豫,说:“但尚可一试。”
“麟儿,出使江国的重责就落在你肩上了。你有胆量想出这样的想法,就要有能力做好。”
“是,父皇。”
沈祈雨在皇宫已经待了几天,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虽然还是骨瘦如柴,但是渐渐地有了精神。
这两日黎麟一边忙着说服一些对出使江国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一边着手准备出使事宜,忙的团团转,也没有时间再看顾沈祈雨。
于是,皇上在百忙之中还抽出个空去看了看这个名字极其吉利的孩子。
期间,皇帝开玩笑的问:“你叫祈雨,那能不能为咱们国家祈来雨啊。”
沈祈雨对这个身份尊贵的人又敬又怕,认真的答道:“我爹说,能不能祈来雨不知道,但得抱着能祈来雨的心情,日日盼着,并为之努力。如果得不到,那会更加渴望;如果得到了,就会欣喜若狂。这是一个好的轮回。”
皇上正色:“你懂这话的意思吗?”
沈祈雨诚实地摇了摇头。
又问:“你想不想读书?”
自那天起,皇上请当初的皇子麟的讲师来给年五岁的公主讲学,“顺便”让沈祈雨一起学。
说起皇宫中的沈公子,朝堂上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一方面是他的来历所为人质疑,而另一方面,是他的天赋让人惊叹。
当然这些都是沈祈雨的老师在私底下整日夸出来的结果。
于是出使江国的皇子两个月后回到黎国国都时,对朝臣们对沈祈雨好的评价也是又惊又喜。
当然更喜人的是出使的结果。
朝堂上。
“封皇子黎麟为南王,全权负责运河开凿之事,由尚书叶倾为督军,运河工程越早开始越好。”
南王黎麟同沈祈雨和雨韵吃饭时是满脸的喜气,甚至连饭都多吃了一碗。
沈祈雨虽然逃脱了饥荒,但是仍然留在被饥饿支配的恐惧中,因此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吃饭,一粒米也不让他掉下去。
意气风发的南王一边吃饭,一边对着两个小孩子描绘自己的宏图大志,把最基本的“食不言”都抛诸脑后。
饭席间有声音,沈祈雨也放松许多,在听到南王说“哪怕再旱五年,咱们黎国也能过去”的时候随口问:“为什么黎国那么多地方不下雨?为什么江国没有旱灾?”
身处皇宫中,沈祈雨听到的闲话不再是“南街老李叔家进贼了”,而是“朝廷再怎么样了”、“两个国家怎么了”云云,因此说的话也有一定的“广度”。
“不知道……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了。”语气间的严肃让沈祈雨不知所措,只好尽力吃饭。
天的事谁知道呢?
雨韵公主渐渐长大,沈祈雨也稍稍胖了些,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副骨头的样子了,运河工程也顺利的开展。
国库里的钱都砸在运河上,户部尚书虽然天天喊穷,但还是抠抠捡捡,丝毫不见不舍的将钱全部砸在运河上。
所幸,运河的一部分已经能正常运行,并且给地方带来了极其显著的改变。
黎国十五年,天仍是不垂怜。
靠着这条运河,黎国勉勉强强的撑着。
只是这时,从江国传来了一条噩耗――江国的皇帝崩了。
要说邻国的皇帝崩了也对本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两国几百年来利益牵扯都不深。
就算有关运河,运河已经成了这么些日子,他们倒也不至于再把运河堵住。
可坏在,新继位的江国皇帝管他是年轻气盛也好,或者说他是野心勃勃也行,总之,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了一个军队,驻在了江国岳城。
岳城此城位于江国的最南端,与黎国毗邻,原本只是孤零零的一角。但前两年换过去的程州、岳城与黎国的商州刚好位于三角位置。
果然,有人从换城中尝到了好处。
作为君主,哪个不想开疆扩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能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更好了。
武开元年――江国的新国号,有一支军队在商州不断扰边,打破了百年来的和平。
与此同时的黎国,尚未从接连五年的干旱中恢复过来。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上都一筹莫展。
沈祈雨觉得皇上的头发都白了一个度。
可外面大人物的这些烦恼也影响不到小孩子的长大。
黎平十六年春三月,沈祈雨在宫中度过了他的十二岁生辰。
半大不小的孩子也没人大张旗鼓的整个生辰宴,再加上黎国整个皇室上下吃穿用度一应全都十分节俭,沈祈雨的这个生日吃了碗长寿面,还有一个荷包蛋。
前两年,南王一直在外面忙忙碌碌,皇帝在宫中也是起早贪黑,也没人惦记。沈祈雨自己也正努力的适应皇宫中的生活,适应宫人们的闲言碎语,适应在南王和皇帝的赞赏中拼命读书练剑。因此,这是他到皇宫中过的第一个生辰。
天气已经有点热了,沈祈雨捧着那碗热气腾腾的面也不撒手。
南王都已经做好他要哭的准备了,可从氤氲的蒸汽后面探出来的,却是一张笑脸。
沈祈雨挑起一筷子面,把面上带的汤给控了下来,塞满了一大口。不一会,碗底就连一个葱花也不见了。
沈祈雨吃完面,照例听了一会儿南王的教诲。等南王的话完了,刚吃的面的饱腹感也消失了。
于是沈祈雨提着剑,跨过门槛,跑去练剑了。
南王有些哭笑不得。
沈祈雨的身形有些小,不像寻常的十二岁儿童。许是灾荒,多年来都吃不饱饭,营养跟不上的缘故。
只是,沈祈雨却是过早的懂事了。
他日日练剑,读书,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平常和雨韵说说话,也不和别人走动,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小古板。
南王教育完沈祈雨,又开始教育亲妹妹:“学学你二哥,你看你日日贪玩,书读的怎么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