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语重心长 (第2/3页)
上,偶尔传来刺耳的冷枪声。
过了一会儿,罗荣桓这才带着分析的口吻说:“老邱同志,身在‘虎’穴,出进不是那么容易的。咱们再等他一会儿吧!”
罗政委说到这里,先看了竹庭一眼,又将视线从竹庭身上移向孙光等人,然后变换一下口气接着说:“咱是不是抓紧这个空儿,先由你们谈谈情况?”
“好吧!”孙继先说,“我先说——”他说着捅了竹庭一把,“伙计,我说完后,你作补充。”竹庭点点头。竹庭便详细地陈述起当前敌我斗争的情况来。这当儿的罗荣桓,静静地坐在一旁,细地听着,思索着。
过一小会,罗政委掏香烟,想要打火点烟时,蓦然意识到,在这四邻不靠的松林之中,不能出现火光。于是,又将香烟放在口袋里。可是,罗政委有这么个习惯:一到用脑子的时候,他那只手就不自觉地去摸香烟。因此,不多时,他又不由自主地把右手摸到放香烟的口袋里了……
竹庭把这个滨海地区的当前形势讲完了。他在结束他的发言之前,是用这样一句话来收尾的:“总而言之,我们当前面对的局势是:抬头见据点,低头是公路,我们活动的地盘儿越来越小,处境极端困难呀!”
“同志们,客观事物的一些现象给人们的直接咸觉,一般说来大体是相同的。可是,由于人们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思想方法,使得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又会产生出不同的反映,进而得出各个方面的结论。”
符竹庭接着说:“就拿当前的敌我斗争形势来说吧,是艰苦的,困难的。在这一点上,我和大家观点是相同的。可是,我们在认识到困难的同时,懂得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困难,还认识到经过我们的斗争,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我们基于这样的观点,所以对当前形势的估计是非常乐观的,信心十足的。”
“同志呀,在这一点上,我罗荣桓和竹庭同志又是不大相同的。在对问题的认识上发生了差距时,怎么办呢?当然是应当进行说服,达到统一。我罗荣桓做为这个政委,显然更不会忽视这一点的。”
不过,今天罗荣桓,尽管对革命的道理已经特别清楚,可这个山东军区的大政委在跟別人谈论什么事情的时候,从不用空空洞洞的名词讲一大串串道理,而是习惯于用一些具体事实来阐述自己的论点。
这一点,罗政委是从书本上和战争的实践中得来的。和荣桓相处得比较久的同志都知道,他不论讲述一个什么观点,常常是一张口就举例子,要不就打比喻,算细账。
今天,罗政委听了竹庭的论调以后,是先从这里说起的:“如今,敌人的据点越安越密,公路越修越多,这确乎是个事实。不过,对这个问题,要有个正确的看法。”于是,他把手掌举起来,指着手心说:“不能光看到这一面。”他将手掌一翻,又指指手背说:“还要看到它的另一面!”
“对!是这个理!”曾国华道。
罗政委听后,又习惯地点了一下头,接上说:“也就是说,既要看到对我们不利的一面,为的是好去克服它!也要看到对我们更加有利的另一面,为的是好去利用它!”
“还有更加有利的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