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遇龙哥 (第2/3页)
高恒细心地查找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对于谋士之道了解极少,若是能找到有关这方面的常识就好了。
高恒翻阅了多卷竹简后,发现谋士武将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等级。
最低者称学子,然后则是闻达之士,多任职为县中佐吏。然后则是才俊之士和博学之士,按刘温的私下评价,堪为县中主吏,例如各曹掾史之类。往上依次则是治县良士、郡国谋士、英杰智士、九州贤士、旷世名士。
武将中最低者称游侠,然后则是无名小将,大多出任掌管一队的都伯,往上则是百斩良将,任职屯将,掌一屯百人之军。再往上依次则是飞军骁将、英勇战将、陷阵猛将、神威虎将、传奇武将、旷世名将。
武将修炼,有武与力之分。武即武技,力即身体,一般都是两者兼修,否则力量再强,也只是不懂运用的蛮牛而已。
而谋士,则是智与谋之分。智即人的精神力,也是谋士的力量之源,按照游戏的说法,就是技力。而谋,则代表着知识阅历和思考方式。精神力决定了智谋技的威能和施术速度,但若是智高谋低,则很难学会强大的智谋技和军师策。而且谋略低,就不懂内政,一个不擅内政的谋士,其价值必然大大降低,沦落到只能当一个打手的尴尬地位。身为一个合格的谋士,智与谋,两者缺一不可。
因此正常情况下,评价一个士人的能力,必然是将其智谋合起来一起计算。
高恒恍然,难怪刘温先前说自己谋有余,而智不足,原来竟是如此。也难怪自己的智谋竟然达到了21这个出人意料的数值。
现代人信息爆炸,眼界相对古人更加开阔,无论什么资料网上一搜即有,每日接触的信息量,不是古人可以想象的。虽然后世的信息绝大多数在古代毫无用武之地,但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知识可以应用,也足以让高恒的起点比这个三国世界的寻常人高出一截。
也就是说,自己现在的智谋,已经跻入闻达之士的行列了,那岂不是可以谋求一个合适的差事?缓缓放下竹简,高恒眼中亮起了野心的光芒,虽然自己的战力比不上真正的闻达之士,但如果有刘温这个老牌士人举荐,应该不会太难。就算只是个小小亭长,手底下也至少有近百名青壮,总比自己孤身一人好上太多了。
咦,《从皇甫将军击广宗记事》?仔细看了书签一眼,发现作者居然是刘温,高恒的兴趣一下上来了,张角在这个世界,那可是毫无疑问的大能,太平道诸人,显然亦不会缺乏强者,否则根本不可能席卷州郡,声势浩大。
“余颍阴刘温,字伯常,久职议郎而无为……”议郎秩比六百石,与中等县的县令地位相当。
“光和七年黄巾乱起,州郡吏士死伤者众,帝骇,置八关校尉拱卫神京,以左右中郎将征豫州,余受辟除,击长社贼波才,微功,迁帐下主记……”主记,相当于秘书,刘温竟曾是皇甫嵩的心腹?
“贼中有黄巾力士者,贼中精卒,不知疼痛,行走迅疾,悍不畏死且惯以巨力掷石击,身被数创而能自愈……”
高恒越看越入神,这篇记事中,不仅记载了刘温追随名将皇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