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七月半 (第2/3页)
,那日用稻谷换杂粮的说法一出,十里八乡的乡人们立时如潮水般涌了来,他家里日日门庭若市。南瓜、玉米、红豆等等各种杂粮源源不断地送了来,直到今儿晌午,稻谷全换完了,他家里才安歇下来。
收的杂粮实在太多了,南瓜又圆又大,实在占地方,他家一辆牛车运不了,估摸着要三辆牛车,村里数杜梅家的牛车又大又结实,他自然要来寻她帮忙。
“没问题,我这几日刚好无事,明儿只听您的安排。”杜梅听他说了来意,一点没有犹豫,立时应了下来。
“那好,明儿卯时初,在我家院里装车,咱早些出发,灾民们也早些吃到不是嘛。”杜怀炳见杜梅应得干脆,心里自是十分舒坦。
杜树当真在河滩旁的三亩田里,用捕兽笼子和夹子陆陆续续捉到了三只野鸡和两只野兔,除了留一只断了腿的野兔自个吃以外,其他的,他都委托杜梅帮着卖。
次日一早,杜梅吃了两个昨儿晚上的饼子就出门了。卯时,太阳未出,草叶上露水晶莹,小母牛吃了两把黄豆,拉着牛车晃晃荡荡地走在村里的石子路上。
到族长家装车帮忙拉粮的还有杜家锁,他们惜杜梅是个女孩子,恐她驾驭不了重物,都往自家车里多装,杜梅的车上堆放的都是麻袋装的玉米和豆类,这些容易码放。
族长年纪大了,他儿子杜明堂怕他看不清清晨路上的沟沟坎坎,遂自己驾车送他去县城。他家的车走在前面,杜梅则走在中间,杜家锁年富力强自然是押车的。
三辆牛车载着满满的杂粮,浩浩荡荡地往清河县去,引得旁边赶路的人惊诧观望。在十里八乡,有牛车的人家毕竟少数,乡人们要到县城去,大多只能起早,甚至半夜就要起来,靠两只脚走路去。
平日里因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所以遇到牛车,只要扬手,便会被顺带一程,今儿杜家沟三辆牛车一起出来,实在是很壮观。可看见他们车上满载的货物,路人也实在开不了口了。
一路未做停留,卯时末,三辆牛车合着清晨的朝阳一起到了清河县,嗒嗒的车轱辘,碾过露水润湿的青石板路,直往南街县衙来。
沈章华正在后堂洗漱,倾耳听见街上的声响,这么早的牛车声,莫不是送杂粮的来了?他心里如锤擂鼓,忙扔下洗脸帕子,随手套上件外裳,一边系扣子,一边趿拉着布鞋,急急地往外走。
县丞在另一个屋里,听着声,散着头发,探出脑袋问:“这么早,是谁啊?”
“我先去瞧瞧,你赶紧的。”沈章华理顺了衣衫,抬脚拔起了鞋后跟。
杜怀炳一看县衙大门紧闭,显然是来早了,他吸了吸鼻子,往墙角一站,仰头看看日头,自言自语道:“县老爷也不知什么时辰坐堂?”
“要不我们敲敲门吧,这么大的县衙,总有门子当值才是。”杜家锁皱眉说道。
“不急,不急,咱耐心等会儿。”杜怀炳摇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