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0、所谓伊人(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30、所谓伊人(一) (第2/3页)

玄之。她身份尴尬,也不好直接说破,只说自己的好姐妹要参选内庭女官,想要了解南朝礼仪官制。

    王玄之一如既往地从容客气“在下愿意帮这个忙,不过南朝的礼仪官制,从秦汉时起,沿袭至今,可以说是繁复庞杂,不然也不会在六部中专设礼部了。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跟你一起翻阅典籍,慢慢整理出来。”

    冯妙听见他肯帮忙,已经十分欣喜,又委婉地邀请他去知学里,那里有不少藏书,正好可以翻阅。

    王玄之爽快地答应,说要整理一些自家的藏书带去,定好半月后去知学里。他仍旧送冯妙出门,却什么也不做,只是帮她打起车帘,看她的马车一路远去。

    “公子,”无言有些迷惑不解,“那些礼仪官制,您从十二岁起就倒背如流,怎么又要查阅典籍,该不会是……想借机跟这位小姐独处吧?”无言嘻嘻笑着,他眼中天人一般的公子,终于沾了些人世间的烟火气息。

    王玄之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抬起折扇在他头上一敲“多嘴,可惜了你这个好名字。”他转身走回房,从箱笼里拿出几卷书来。独处……也许吧,更要紧的是,他只能口述指点,让冯妙动笔来写,要是有他亲笔誊抄的东西,落在大魏皇帝手里,拓跋宏必定会用来逼迫他在北朝出仕做官。他一人的荣辱,还在其次,琅琊王氏上下三百七十多口人,可还在健康城内呢。

    南朝皇帝擅使阴谋诡计,北朝天子却手段凌厉迫人,与人中龙凤打交道,不得不多存一分小心。

    又逢知学里讲学的日子,拓跋宏忙于政事,不能前去,却亲自下了一道口谕给昌黎王,让他送幼子冯夙跟宗亲子弟一起听讲。博陵长公主生育过三个儿子,至于这位妾室所生的幼子,却是第一次当众露面。

    一道口谕,引得皇宫内外议论纷纷,人人都说,皇帝是因为宠爱冯婕妤,才会特别关照她的同母弟弟,恐怕又是一场“生男勿喜、生女勿悲”的传奇了。众说纷纭中,有人暗自欣慰,她布下的子,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喜爱。有人惴惴不安,不知道这宠爱对冯妙来说,究竟是福是祸。也有人愤愤不平,却只能暗中把怨毒的目光投向冯妙。

    这一切,冯妙都无从知晓,她在这一天早早起身,等在知学里旁的乐仁小筑。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忍冬打起帘子,笑吟吟地引着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进来。

    那少年唇红齿白,一双眼睛像两汪黑水银丸似的明亮,几乎与冯妙如出一辙。显然已经有宫人教导过他,少年走到冯妙面前,恭敬地俯身跪下,额头捧着手背行了一礼“昌黎王府庶子冯夙,拜见婕妤娘娘。”

    冯妙眼中微酸,就要落下泪来。她进宫已经有几年,原本以为只是代替冯滢侍奉太皇太后,只要一两个月就能回府。可没想到,这一入宫,便遇到连番变故,竟然再也回不去了。她强忍着泪意开口“免礼。”

    几年没见,冯夙长高了不少,已经看得出是个眉目俊秀的少年。冯妙真想拉他到跟前,仔细看看,可是碍着宫中礼节,只能隔着一道垂帘,连五官都看不大清晰。

    冯妙一向进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