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62 又掉链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62 又掉链子 (第2/3页)



    邓尼金出冷汗的原因刚才说过了,米罗诺夫出冷汗的原因则是显而易见的――以他手头的部队,根本就挡不住邓尼金!

    返回察干阿曼之后,头脑十分清醒的米罗诺夫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极其重要的情报向伏罗希洛夫汇报,他要提醒“大个”,白军的主力没有南下,反而北上了,你丫的龟孙赶紧掉头回来,不用千里追击了,敌人就在咱们鼻底下。

    当时,米罗诺夫的情况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敌人数量很多,兴奋是因为他看到了一种可能,他的部队如果能挡住白军,那将造就一场空前的胜利!

    应该说邓尼金的运气太坏了,原本以为瞒天过海这招能管用,至少能打红军一个措手不及。可现在,米罗诺夫不光有准备,还发觉了他的企图。这对于邓尼金的全盘计划,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老天爷也是公平的,他给了米罗诺夫准备的时间,也给了他决定战局走向的机会,但是却剥夺了米罗诺夫的运气。

    怎么说呢?米罗诺夫发给伏罗希洛夫的电报是石沉大海。一点儿回应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也很简单,军队的电台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机的,只有在约定好的时间才开电台收发电报,而在行军和转移的路途,电台是不开的。

    “大个”伏罗希洛夫一门心思的向南狂飙,一门心思的要立头功打乌博列维奇的脸。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就想着快点追上白军。

    急红了眼的“大个”根本就把什么电台、什么指挥忘得干干净净,出发之前他就给所有部队下了死命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规定的地点,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也就是说向南狂飙的红十军上上下下都疯了,只顾着赶路。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从军一级到师、旅、团一级都没有按照军事教条在规定的联络时间内开电台汇报情况,就像一匹被蒙住眼睛的烈马只顾着埋头狂奔。

    伏罗希洛夫没有在规定的联络时间打开电台,自然不管是作为下级的米罗诺夫还是作为上级的乌博列维奇都找不到他,也自然这份重要的情报就没办法传递到他手里!

    战役结束之后,对于伏罗希洛夫不开电台的导致错失了一次天赐良机的重大错误,当时有两种意见,一个是应该理解。“大个”太投入了,一门心思的就想完成集团军布置的作战任务,顾不上开电台也是可以理解的,持这种意见的有斯大林和日丹诺夫。

    而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则认为,伏罗希洛夫不是无意的失误,而是故意不开电台,他就是想规避集团军的指挥和干预,就是想自行其是,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持这种意见的有托洛茨基和乌博列维奇。

    两种意见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时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关于伏罗希洛夫的错误,央始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直到32年之后,当钢铁同志“退休”了五年,当伏罗希洛夫因为反党阴谋受到公开审判的时候。作为当年红十军军部通信处长的谢苗诺夫才披露了一个“事实”。

    他在法庭上作证时说道:“按照克利缅特的要求,我们通信处被命令不得打开电台,不得私自跟上级联络,因为他担心乌博列维奇同志干预指挥,他就是想撇开集团军司令部的指挥单干……”

    这条证词作为伏罗希洛夫反党集团的阴谋罪证被记录进了史册,不过相当多的历史学家还是认为,这些证据和证词更像是政治斗争失败之后,当权者强加给伏罗希洛夫的,可信度应该存疑。

    不管证词是真是假,也不管伏罗希洛夫当时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重大失误,导致了在伏尔加河下游围歼邓尼金的作战完全破产,他让红军丧失了在1918年就解决白匪军的可能。

    也就是说,就因为他“小小”的失误,红军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流血和牺牲,而俄国人民也必须在战争多挣扎一年,苏联晚一年多开始恢复经济。这些惨重的损失,就算证据存疑又怎么样?难道他不该为此付出代价?

    米罗诺夫很着急,该死的“傻大个”根本就联系不上,而白军随时都可能向他的防线涌过来。关键时刻,他很有魄力的越级反应情况,将相关的情况汇报给了乌博列维奇。

    当乌博列维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候,惊得合不拢嘴,他很想说米罗诺夫你是不是看错了,巴伦方向哪里来的白军主力。战场上的侦察情报不是一致的反映白军主力正在向南逃跑吗?

    不得不说,邓尼金还是相当厉害的,他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南边确实有白军,不过那是捷克军团是季捷里赫斯的部队。获知了李尔的重要情报,做出了向北突围的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