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乱中有章 (第2/3页)
正和rì军接战后才发现这种学习是会要命的!对于国防军的战绩刘松山曾经佩服但认为自己应该也可以做的不差。
但真正经历了rì军的进攻后,才会知道rì军的进攻是多么的犀利!基本上来说。同等兵力之下rì军的攻击力是极强的!
尤其是小股部队的进攻、掷弹筒的应用、突击队型的熟练和jīng准的shè击……等等!在抗rì战争初期,基本的战损比率都极高!
据国民zhèng fǔ军令部1944年统计,第一战区敌我兵力之比是14:100;第二战区是13:100;第三战区是20:100。平均起来,中**队要六七个人才能顶住一个rì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徐永昌的估计也大致相似:中**队共有320个师,在中国战场的rì军约40个师,比例是8:1。
当时的中**队,基本在一战时期的水准。相比之下,rì军的确强出了不止一筹。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也吃了不少的亏。
而让美军吃亏的最严重的武器便是――掷弹筒!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给rì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rì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得rì军认为,为了应付可能要面对的堑壕战。需要一种shè程比手榴弹远,同时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打击障碍物后目标的步兵支援武器。
掷弹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支援小队、班一级步兵作战,shè程和威力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发shè和调节shè程的原理都具有相当的创造xìng,在二战期间rì军使用的各种步兵武器中独树一帜。
很多人认为,掷弹筒是一种仅仅凭着经验来使用的武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从rì军的《步兵cāo典》及联队以下的步兵战术教材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掷弹筒在攻防作战使用的原则。
甚至rì军把掷弹筒的使用已经完全的量化,shè距远近除用“整度器”调节筒内的长短调整shè程外。主要靠角度的修正。
如近距离为shè击,rì军教材称为“下方分角”,shè角45度,shè程为60米,60度为45米,90度为30米。远距离shè击。rì军称为“上方分角”,shè角为45度,shè程为220米;50度角为180米,60度角为120米。
甚至他们还为此而装备了“**式重掷弹筒shè角附照器”,上面装有水准气,为“东京合名会社兵器商会”制。
这种武器,在进攻中的功用极大!基本上rì军进入大约两百米后,掷弹筒便开始对阵地进行jīng准的武力打击!一分钟发shè40发的发shè量,让他们可以直接对阵地、壕沟进行火力覆盖。
在重点清理完毕火力点之后,rì军的部队便会开始对阵地进行冲锋!这种战术,在阵地战上极为有效。而他的轻便、灵活也让美军极为关注。
不过,这种武器在对阵上半自动火力上由于r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