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四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2/3页)

花点钱修条水泥路,交通的问题就能解决,而且工业区还在发展中,假以时日这边的地价肯定会大涨。

    买下这里一点也不亏。

    “……”胡有材看了眼杨三叔,又看了眼余喜龄,见杨三叔不说话,一副完全是余喜龄做主的样子,不由有些傻眼,好半会才有些结巴地开口,“这,这,这得看你们要是租还是直接买下来。”

    说完,他又赶紧补充,“我觉得你们还是租吧,你们看那边的工业区,听说要往西发展,这边的厂子都在往那边搬,你们看这里,以后估计就得荒了。”

    他划下的那一片,就是这个厂区侧后方,那里还有些小厂,不远区就是连着的几座小山包,地形确实算不得好,“西边过去是一大片田,听说已经跟农民在谈征收的问题,我们这里我可是足足等了两年都没动静。”

    说了这么多,这地方几乎就没有什么优点,没想到余喜龄最后还是决定要买下来。

    胡有材都有些傻眼,“三哥,你不劝劝你侄女儿?”

    杨三叔看了眼余喜龄,其实他的意思也是买,这地方前景不好,地价被压得很低,不趁这时候下手什么时候下手,这里离工业区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以后大有可为。

    价格谈妥后,剩下的事情由杨三叔去跑。

    别看余喜龄口气大,但真买地又买厂房,她和杨三叔掏出老本来都不够,两人早就以三喜食铺为抵押,向银行贷了款。

    虽说开放许多年,但实际上这个时候其实还是“计划经济”,相对来讲比较落后,银行批贷款的手续很复杂,有些资料需要经济计划委员会的章子才能通过审批。

    开始银行那边不明说,只是不停地拒绝他们,余喜龄和杨三叔逮着机会就带着计划书就去各个银行堵人,他们有土地店面做抵押,所有手续都齐全,不信银行不放款。

    结果却是跑遍了省城所有的银行,真没有一家愿意放款的。

    堵了半个多月,别人不是躲着就是各种推诿,还是后来一位行长被他们烦得不行,眼看着他们要堵到家里去了,才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经济委员会的一把手,正是顾钧。

    杨三叔找顾钧谈的时候,余喜龄正好在学校考试,不知道具体的谈话结果,但那天晚上在杨三叔家里吃饭,一向克制的杨三叔大醉了一场,贷款终于下来了。

    “喜龄啊,三叔不如你!”杨三叔醉的时候,几乎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

    这段时间杨三叔心里的压力很大,要开厂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拉着余喜龄合伙的,不然余喜龄有了豆腐坊,有好几个饭店,已经算得上事业有成,凭什么陪着他一块儿闯。

    他是一点也不敢松懈,更不敢在余喜龄和蒋思桦面前露出半点挫败、耻辱的情绪。

    杨三叔的心情,余喜龄感同身受,他们去银行堵人,从早上堵到晚上,见不到人,也从来没有人来告诉他们,行长是上班还是出差,还是去开会。

    所有人都无视他们,也不赶他们走,就让他们等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