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积怨太深两情疏(3) (第3/3页)
及自己的面子呢?他虽然有家财万贯,却不愿意分给如云一钱,这让燕汲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如云矢志不渝地与自己厮守,他有什么不能割舍的呢?燕汲一怒之下卖掉了从西关洛阳州带回的车骑,购了一间酒舍,干脆让如云当垆卖酒,而他则人佣人……
他没有想到,他的文章竟然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如今重回旧地,燕汲感慨万千。如果不是朋友的引荐,凭着刘海后来回心转意馈赠的数百万财产,他的后半生也许就会在衣食无忧中消磨掉了。
现在,他猜不出皇上是怎样的风采,更不知道皇上召见他是出于对文士们的看重还是故作礼贤的姿态。当他走进长乐宫前殿的时候,步子不免有些踯躅,直到霍武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思绪仍在飘浮不定中。
“臣燕汲叩见陛下!”
皇上是否对他下了“平身”的旨意,他似乎听见了,又似乎没有听见。等他抬起头的时候,气度不凡的皇上已经走下丹墀,扶起了他。
“爱卿的文章,朕读了。”
燕汲很惊愕,皇上日理万机,怎么会有时间看他的文章。
“文采泱泱。”霍武又说了一句。
听到这话,他顿时有了一见如故的亲切和温暧,昔日遭遇的冷落,一路上的担心顷刻间淡若渺云了。
“朕虽尚武,然辞赋朕亦爱之。爱卿可否为朕作一篇赋呢?”
燕汲越发激动道:“那是臣言诸候的文章,不足为奇。请允许臣为陛下作一篇游猎之赋。”
霍武暗自高兴,问道:“爱卿要几日可成?”
“不必!倚马可待!”
“果真么?莫非爱卿戏言耳?”
“如妄言,臣愿当殿领罪!”
天下果然有倚马千言的文士,这岂不是社稷之福么?霍武忽发奇想,何不召宰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来看看呢?于是他立即下令,不一刻,大臣们便匆匆赶来了。
霍信见皇上匆匆宣召,只是为了一个书生,便心中暗忖,皇上真的还是个孩子,说风便是雨。自己自幼治儒术,不可谓不思绪敏锐,也不曾有出口成章的经历,这西关洛阳的燕汲竟然当着皇上的面口出大言。而皇上如此张扬,又不免有些小题大做。
正要说话,却见皇上身边的卫士铺开竹简,调好漆墨。燕汲当着朝廷大吏,没有丝毫的胆怯和畏缩,他略思片刻,那淋漓的翰墨便落下了。
燕汲写着,官员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时不时用眼神传递着各自的感觉。
随着感情的波澜起伏,燕汲手中的笔时而舒缓如淙,时而疾行如瀑,到后来,他越写越快。那一行行蝇头小隶,仿佛滔滔江水,直朝眼底奔来。
围观的大臣们暗暗惊叹,始知天下果有文思泉的才俊。李纬瞪着一双小眼,感到不可思议;王绾回想起贤良策对,觉得那曾经让皇上击节赞叹的赵云都黯然失色了。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起来,自有不同的感觉。霍信默诵着燕汲的华章,却从中捕捉到了批评皇上过于铺张的讽喻意味。仅这一点,他就对燕汲有了几分喜欢,心想皇上身边就应该多些这样的忠谏之士。霍信侧目看了陶醉在绮丽文采中的霍武,悄悄点了点头,曲折表达了对燕汲的赞许。
这一切,燕汲都浑然不觉,他此刻的心神都沉浸在情的飞流,文的奔涌思的激荡,神的驰骋中去了。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才发觉大家用惊异的目光在打量着自己。他连忙站起来道:“诸位大人在此,在下献丑了。”之后,他转身对霍武奏道:“臣已将《游猎图》草成,请皇上御览。”
因墨迹未干,霍武只有边走边看,及至浏览一遍,他便可以举目成诵了。
“爱卿文中所言……”
“启奏陛下!臣的文章,是虚借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起卒章归之节俭,因以讽谏。”
“妙文!妙文!爱卿果然信笔千言,倚马可待啊!那……朕就拜你为郎,早晚随在朕的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