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积怨太深两情疏(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章:积怨太深两情疏(1) (第3/3页)

呢!”

    ……

    霍信是最后一个离开宣政殿的。出门殿门,冷风迎面扑来,冬云漫漫,天色有些阴沉。远方的云际间,有一黑点正在盘旋,待到长郡上空时,才发现那是一只苍鹰。它硕大的翅膀,沉稳而又潇洒地划过长空。霍信很久没有在长郡安陵看到鹰了,它搏击风云的雄姿让霍信有了激情重燃的感觉。

    是的,自古战斗并不仅限于战场上排兵布阵,精神的厮杀比驰马疆边,不知要艰难多少!

    半个月后,尹国强就来到了长郡安陵。他刚刚住下,霍武就在王绾的陪同下,到胶州府向他问政来了。

    在胶州府迎接皇上的除了王府府令,还有随尹国强一同前来的两名弟子。

    王绾先道:“皇上驾到,快请老师出来迎接圣驾。”

    两位弟子有些为难:“老师用过午膳,刚刚睡下。”

    王绾不耐烦道:“烦请二位务必要叫醒老师,就说皇上到了。”

    两位弟子面有难色,王绾的脸上便露出不悦,他虽然知道尹国强有睡觉时不许打扰的习惯,可眼前的可是当今皇上。他可以怠慢任何人,可不能怠慢皇上啊!

    倒是霍武听了王绾的问话,很大度地笑道:“先生春秋已高,未免倦怠,朕就到客厅等候吧!”

    两位弟如释重负,急忙迎皇上到胶州府客厅,小心谨慎地在一旁伺候。君臣坐了约半个时辰,霍武就坐不住了,他对王绾说道:“先生正睡得好,看样子一时半会也不会醒,你们就陪朕到府中各处看看吧。”

    “诺!”

    于是大家就陪着霍武顺着厅外的长廊一路走来,先看了看胶州王的议事室,虽然陈列规整豪华,打扫得也还干净,但显然许久没有人在这议事了。

    看完议事室,他们又参观了书房。虽然不能与皇家藏书相比,却也收藏颇丰,看着一卷卷竹简蒙着的灰尘,霍武不禁感叹时世的浮云苍狗。

    自从父皇驾崩后,他已经许久没有看到这位皇兄了,而儿时在一起玩耍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依稀记得,那时候胶州王就表现出皇家弟子少有的寡言和木纳。

    这位皇兄虽然生活上奢侈放纵了一些,却也不似其他的皇兄那样荒诞不经,弄得民怨沸腾。朝廷颁布了禁养苑马的诏书后,他就带头把林苑退还给了百姓。这次之所以将尹国强安排在胶州府,也是因为他也曾向尹国强研习《六礼五经》的缘故。

    不管怎样,只要他们不觊觎帝位,霍武都能以宽容和大度对待他们。想到这里,他就不禁批评起府令的失职来,说他没有及时地将这些书籍拿出去晾晒和打扫。

    从书房出来,前面是一片竹林,林旁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似这里过去,经过一道门,就是王府的后院。霍武正要前往,就见刚才的那两位弟子急忙地跑过来了。他们说老师醒了,正在客厅迎接圣驾呢!王绾在心中估摸了一下,皇上至少在胶州府等了一个时辰。

    霍武来到客厅,尹国强颤巍巍地俯下身体,口齿不清地说道:“臣恭迎皇上。”霍武急忙上前搀扶,尹公竟然喘着气动了几次都站不起来。王绾见状,忙同皇上一起用力才将尹公扶到座上。霍武很关心地询问了老人家一路上的生活,尹公耳聋,常常答非所问。

    霍武问道:“先生一路可好?”

    尹公迟疑了片刻,才答道:“皇上,臣起得不早,让皇上久等了,臣罪该万死。”

    霍武又道:“先生辛苦了。”

    尹公又迟疑道了片刻,答道:“不走了!不走了!臣以垂老之躯受到皇上恩宠,当为皇上效力,还能走到哪里去呢?”

    霍武望着王绾,笑了笑,又问道:“朕欲求治乱之道,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话太长,尹公一时无法猜度皇上的意思,又不敢多问,干脆闭目不语,弄得王绾十分尴尬。他急忙移坐到老师自边,对着尹公的耳朵大声传达皇上的意思。

    尹公看着王绾,疑惑道:“你说什么?”

    “皇上问您治乱之道呢?”王绾有些不烦耐。

    霍武摆了摆手道:“人不可以无师。你不可以对老师无礼,让老人家想想。”

    两人等了一会,尹公总算猜对了皇上的大体意思,转脸问王绾道:“你是说皇上在问治乱之道么?”

    “然也!”

    尹公点了点头,又闭目思考了一会儿,才回道:“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王绾担心老师口齿不清,皇上没有听明白,又转述了一遍说道:“皇上!老师的意思是,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则可!”

    霍武有点失望道:“先生的意思朕已经听明白了。话倒是不错,只是太简单了。像这样的问题,司马谈洋洋千言,犹不能尽;赵云条条缕析,如庖丁解牛,先生怎么就用一句话就打发了呢?”

    的确,对听惯了宰相的滔滔不绝,又长期与贤良们多有辞赋唱和的霍武来说,尹公的回答不仅简单,而且还十分枯燥。

    霍武和王绾说着话,耳边却传来“呼呼”的鼾声,他们抬头看去,只见尹公酣然入睡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