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馒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 馒头 (第3/3页)

拿去,权当他吃你们的馒头钱!”

    宋小宝一扬手,一道银光直奔胖大汉而去,势如奔雷避无可避。

    本以为这一下非得头破血流,没想到力量不大不小,恰好刚够将他的头砸出一个包。

    南宫英雄一声惨叫:“我的,那是我的!”

    苏婉儿哈哈大笑。

    文震孟莫名其妙。

    朱平安解释:“宋小宝出门,身上从不带钱。”

    旁边同伙将吓瘫在地的大汉扶起,将那银子交在他手上,周围一行人发出此长彼短的一阵吸气声。

    别说两个馒头,两个馒头山也买得下来。

    意外惊喜的大汉拿着银子带着人,狼奔鼠窜的去了。

    要债的走了,围观的人也散了,朱平安眼光在少年身上不停的睃巡。

    “有手有脚,为什么要抢?”

    在听到抢字的时候,少年硬梗着的头居然低了一低。

    文震孟叹了口气,“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篮止道边。日暮榆园拾青荚,可怜无数沈郎钱。”

    南宫英雄眼神无比祟敬看着他:“啊啊啊,他好厉害的说,张嘴就是一首诗啊。”

    “什么啊,”宋小宝扁了下嘴:“这是北宋晁补之做的,诗名流民。”

    朱平安伸手自怀中取出一锭银子,放到少年的手中。“这银子拿回去,够你们全家吃一年馒头的啦。”然后站了起来,向叶沧羽几人招手:“走啦,咱们办正事去。”

    其实说不说的没必要了,他们都已经知道,象少年这样的人在时下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流民。

    所谓流民,也就是难民。

    成为流民的原因很多,比如天灾、瘟疫,还有**。

    大明京城,流民屡见不鲜,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流民涌进京师,他们拖家带口,携儿带女。青壮的进城里打工,老弱的只能要饭,年成好的时候勉强能混上个温饱,年成不好的时候卖儿卖女卖自已都是平常事。

    实在活不下去了,揭杆起义的也有。

    对于京城流民,朝廷每年多少也都会拨出一些银子安置,彼此利益矛盾不是那么尖锐。

    可是朱平安知道,用不了几年,随着魏忠贤的大权独揽狂征暴敛,这此流民将会随着一首“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将整个大明彻底掀翻。

    走了一会后,南宫英雄猛然转过身,从一颗树后扯着耳朵提出一个人。

    “银子都给你了,怎么还跟着我们?”

    少年不答理他,一双眼盯着朱平安,还是那种强悍又脆弱的眼神。

    “有什么事要求我帮忙?”

    少年点了点头,还是不说话。突然冲上来,拖着朱平安的衣襟就走,这动作委实吓了众人一跳。

    南宫英雄下意识伸脚就踢。

    苏婉儿尖叫:“哎,好好说话不行么,别动手!”

    朱平安发现他眼里先前的倔强凶狠不见了,换上了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种你打死我的拧劲。

    “别闹了,有什么事好好说,我能做到一定帮你行不行?”

    少年胀红了脸,眼底放出喜悦的光茫。

    一行人七拐八扭来到一处地方时,朱平安和他的小伙伴全惊呆了。

    《明末征服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