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长江商学院 (第2/3页)
,但那个时候互联网人数很少,本地人吵吵两句就算了,便没了下文。小日本要不是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现在恐怕都该封顶了!”苏成浩满脸愤慨,一副进步青年的模样。
“嗯,我想想。”陈渤思考的问题时候就会习惯性地皱着眉头,用手指敲着桌子,略微一会儿眉头舒展开来便道“这个文章可以做,让水军来,从互联网、QQ群开始发起,你去开个陌生人的银行账户,我会往打预算的。闹得动静越大越好,但一定要注意别把自己给暴露了,这不是闹着玩的。其他事情我来做!”
甭管这日本公司到底是包藏了什么祸心,你自己露出把柄,就怪不得别人利用。而且这里可不是由着你性子来的地方,给钱都不卖那我就让你割肉斩仓好了。
陈渤眼光瞥到桌上的两封信函,其中一封印着“中欧商学院”,另一封则是“长江商学院”。便叫住了正转身离开的苏成浩让他通知李自强过来一下。
柳清不在,也没人给他参谋。苏成浩现在做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倒是顺手,但其余的事情他的眼界、思维格局确实就有限的多,所以只好让李自强来了。
拆开信件,果不其然是两封邀请函,长江商学院在以后如雷贯耳,但现在这是开班的第一期,单靠华人首富这个金字招牌就足够趋之若鹜了。如不出意外的话,互联网圈的大咖们应该是都收到了这封邀请函。
中欧在国内算是老牌商学院了,也不过是比长江早建立几年而已,但两家商学院像商量好的直接发来了邀请函,让他有些犹豫不定了。
正琢磨着利弊的时候,李自强敲门进来。
“你是伯克利的高材生,这两封邀请函帮我分析下。”陈渤将这个纠结先甩给他人,看看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自强翻开简单看了一下,然后直接道“这两个都不选。”
“为什么?”陈渤诧异道。
“不管是中欧还是长江,师资力量肯定在国内没得说,我也能明白你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个渠道来拓展自己的人脉。”李自强直言不讳,陈渤也的确是这样考虑的,现在公司越做越大,除了圈内人之外他都接触得甚少。长江和中欧的平台能够拓宽他的人脉关系,绝对会成为以后事业发展的助力,毕竟也是同门之谊,谁还没有个难处的时候。
“在这之前,我想问下你的志向,你是想就在国内还是想重新缔造一个如百事、可口一样的商业帝国?”
“百事可乐是最低标准。”陈渤毫不犹豫地答道。
“不管是长江还是中欧都无法给你这么广阔的平台,你的选择只有两个:沃顿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一家是美国顶尖,另一个是欧洲的中心。”
“哈佛呢?”国人对哈佛有种偏爱,陈渤当然也有此疑问。
“除非你想做一名政客去竞选美国总统,否则那里出来的都是文史学家。沃顿和伦敦的MBA课程在全球不分伯仲。全世界500强多数高管都是从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