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4章 诸葛亮管制皇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4章 诸葛亮管制皇上 (第2/3页)

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刘禅听从他诸葛亮的劝说。如果刘禅不听他诸葛亮的劝说的话,那就是违背了先帝的遗愿,堵塞了言路。

    黄硕说:“哦,原来夫君就是告诫皇上要听你的话。那么第二段又是什么意思的呢?”

    诸葛亮有轻生的念了第二段的文字:

    皇宫与丞相府本来是一个整体,奖惩赏罚,不该有差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能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一致。

    诸葛亮讲这一小段就是讲,丞相府的待遇跟宫中一样,实际上,他诸葛亮就是要宫中听从他诸葛亮的领导。宫中有人犯法了,就交由他诸葛亮这个丞相来处罚的。这样规定了,那些想向皇帝进谗言的人,诸葛亮知道了,就认定他就是犯法,就严厉的惩罚他。这样一来,谁还敢在背后讲他诸葛亮的坏话的呢?

    黄硕说:“啊!原来如此。下面的第三段可没有别的意思了吧。”

    诸葛亮又念了第三小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非常的些善良诚实,赤胆忠心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重用过他们,又留下来给(辅佐)陛下的。我认为宫内的各种事务,无论大小,都应当拿来跟他们商谈,然后实施。必定能够弥补疏漏和失误,从而得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诸葛亮念了之后讲,这段你看似乎没有什么含义,其实郭攸之、费炜、董允等人就是我的帮派亲信的人。我讲这样的话就是要皇上刘禅凡事都要听我派去我的亲信人的意见。这做了,我走了以后,皇上想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经过我的亲信人同意才行。我在朝中将如此的话,就是告诉所有的大臣,你们可别乱讲的喽,皇上身边还有我的耳目。

    黄硕说:“又是原来如此。”

    接着黄硕自念了第四段文字:

    将军向宠,性情和善,品德高尚。善良公正,精通军事。过去试用过他,先帝非常称赞说他的才能。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都督。我认为军中之事,都要跟他商量,这样做了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让不同的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黄硕笑了说:“向宠经常跑来跟你夫君喝酒,还不是夫君最信任的手下人的吗?夫君要皇上凡事都要由向宠来决定,其实就是让皇上在军事上没有决定权。这样做了,夫君远行万里,也不用担忧军中有人反对你的了。原来夫君你早就把亲信的人安插在皇上身边了。怪不得你敢率兵远征。”

    诸葛亮笑了说:“夫人真是有才学的了。那么第五段的呢?”

    黄硕就念了第五段文字: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扼腕叹息,对桓帝、灵帝二帝的昏庸误国感到痛心和惋惜。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贤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用不了多长时间了。

    诸葛亮等夫人念完一小段文字后,就讲他写这一段。主要是告诉皇上说,你要是不听这些贤臣的话。你就像恒帝、灵帝那两个皇帝的那样衰败灭亡。你要是听了这些贤臣的话,蜀汉就能兴盛起来的。皇上想要国家兴盛的话,他就得听那几个大臣的话。

    黄硕又念了第六段文字: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耕种田地谋生,本想在动乱的年代里苟且保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