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75章 真假宣德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75章 真假宣德炉 (第3/3页)

 弄清楚了这个,再看这个铜炉,就不难理解了。

    乙亥年,也就是崇祯八年,1635年。这一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流寇张献忠和闯王李自成起义向东挺进,张献忠在大雾弥漫的正月十五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功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攻陷了凤阳城。

    凤阳城离紫禁城很远,但是凤阳却是朱家祖先朱元璋父母的陵园所在,这里还有朱元璋当和尚发家的龙兴寺,一直被朱家子孙视为龙脉所在。

    但是张献忠一来,半天就拿下了凤阳城,不但砍光了朱家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皇陵和龙兴寺,又掘了皇家祖坟。

    凤阳皇陵就此付之一炬,这件事对明朝朝廷震动很大,崇祯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牌位前放声大哭,并下令朝野官员素以素食办理公务,并调集精兵七万中原围剿起义军。

    再联系眼前这个宣德炉,就不难理解上面刻的这十六个字的含义了。

    因为流寇毁了祖宗皇陵和龙脉根基,崇祯帝觉得愧对列祖列宗,遂请求祖上在天有灵能降罪给自己,并把这个耻辱铭记在焚香的香炉之上。

    看到这儿,霍思宁终于可以确定,这件宣德炉是有人动了手脚,把一件真正的明代宣德炉变成了清仿的样式。

    弄明白了这个香炉的来历,霍思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

    这个香炉是闫老夫人的嫁妆,可见她和她的丈夫甚至包括她的父亲都打眼了。

    这个香炉的外层被人故意抹上了一层铜质物,掩盖了这个香炉本来的面目,看起来清仿痕迹非常明显,所以就被人误以为这是一个清仿明的宣德炉。

    虽然不知道这个宣德炉的原主人为什么要将这么做,但是这对霍思宁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儿,清仿和宣德本朝的正品价格可是相差了近十倍,她既然遇到了这样的好东西,又能用清仿的价钱购买,她要不收那她就是傻子。(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