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1章 烧错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61章 烧错坟 (第2/3页)

来,已经到了掌灯时分,青璃在屋子里走了一圈,没有发现油灯,妇人脸色尴尬地道,“小姐,自从我卧床不起,家里的铜板都被换了汤药,灯油也买不起了。”

    青璃面皮抽动,心里寻思,这家里真不是一般的困苦。很快,兄弟二人归来,手里提着青璃要求买的东西,又细心买好了灯油,屋子里这才有点火光。

    “小姐,这是剩下的银子,一只母鸡花了五十文,还有瓷碗,米面……”

    二人在旁边报账,青璃摆手,就当她是为送温暖小分队尽一份力,那点碎银子不要也罢,家里这条件,还是要尽快买点厚实的高丽纸,城里打不到柴火,去杂货铺子买木炭,加上过年的吃食,进补要采买一些好的,也剩不下什么。

    “赶紧给小姐磕头。”

    床上的妇人挣扎,想要坐起身子,被青璃拦住,兄弟二人坚持跪下磕头,青璃搀扶了二人,地下都是泥水,跪下脏了裤子,这家穷成这样,估计多一件棉衣也没有吧。

    指挥二人熬了鸡汤,青璃给兄弟二人一个地址,让二人得空上门去找管家,在隔壁的院子,重伤的士兵们需要人连夜看护,人手不够,兄弟二人年岁不大,力气不小,能过去干点体力活,赚点银子,也不愁断粮。

    青璃在对方千恩万谢之后离开,她忘记了一个关键问题,问路。只好在屋顶上,根据直觉,在天漆黑之前,到达了新宅。

    偏厅里点燃着油灯,于嬷嬷和麦芽正在团团转,见到自家小姐归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姐啊,您咋耽搁了这么久呢?”

    “恩,多聊了一会儿。”

    青璃绝口不提因为下雪而迷路的事,她摸摸干瘪的肚子,道,“还没有用晚膳呢,端上来吧。”

    于嬷嬷和麦芽二人进进出出,二人端上早就准备好的晚膳,今儿下雪,家里的下人切了薄薄的羊肉和鸡肉,腊肠,鱼段,加上泡好的木耳,香菇,菠菜,豆芽等小青菜,还有手工制作的冻豆腐,鱼丸,鸭血块,放在一个带着格子的大瓷盘里,鸳鸯锅,清汤是大骨头汤,另一边是麻辣锅,上面浮着一层红辣椒。

    “你们也没吃吧,过来一起吧。”

    火锅自己吃失去滋味,还要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才痛快,青璃才回来,麦芽和于嬷嬷也跟着饿着肚子,二人推拒一番,迅速上桌,等候青璃下了筷子,也跟着往里面下羊肉片。

    味道不错,要是能把空间里的东西拿出来更好了,至少那大虾就应该煮上几只。青璃吃着嫩嫩的羔羊肉,沾着芝麻酱碗,主仆三人边吃边聊。

    下晌的时候,方侍卫路过,进来看看,又在厨房蹭了一顿饭,也没说有什么事,于嬷嬷看他就像个来吃小灶的。正好厨房今日用大骨头熬着高汤,那骨头棒子上有不少肉,等煮到几乎脱骨的时候,被捞出,方侍卫啃着骨头,沾了点酱油,吃的喷喷香。

    “恩,他要是再来,就好好招待吧。”

    青璃点点头,夹了一块木耳,问道,“走的时候没带点厨房做的点心吗?”

    “小姐,方侍卫带走了一大盒子,说是给少将军送去。”

    麦芽翻了一个白眼,今日厨房做的是带着糖霜的江米条,少将军不太吃甜食,一定是方侍卫自己打着少将军的旗号,自己独吞了去,这人表面老实,实则奸猾。

    “冬梅嫁的怎么样,小姐,您去了一下午,打听出来点什么没有?”

    于嬷嬷站起身,给青璃倒了一杯果酒,配着火锅喝上两杯暖身子,她都觉得身子冒汗,实在太舒爽。

    “算是有点收获,所以这两天,恐怕暂时又回不去了。”

    离大年三十只有半个月,青璃想回凤阳,等到年后在去,又担心夜长梦多,纠结之下,还是决定尽快解决。

    主仆三人边吃边聊,中间加了两三次汤,吃了半个时辰,青璃觉得有些撑,掀开棉门帘来到游廊处,晚上,天晴晴朗些许,边关的明月,看也是格外的清冷。

    繁星闪烁,青璃眨眨眼,做了一个深呼吸,这个时辰,在莫家村里,正是家长里短的时候,爹娘围在火炉前,商讨过年之事,考校小弟子喜的学问。

    淳于谙肯定没有睡,多半在研究兵法,只有她孤零零的一个人,想到今日的收获,青璃松口气,但愿春儿姐能留下暗示,她明天早起,直奔帽山查探。

    第二日,青璃起了一个大早,穿了一身方便行走的小袄,下身是棉裤,外面披着披风,简单用过早膳,她带着于嬷嬷和麦芽上了马车,直奔帽山。

    “小姐,您干啥要找罪受,穿丫鬟的衣衫啊。”

    家里的下人有新做的薄袄子,青璃借了一身穿,这次是为了低调去探访,当然不能穿得太好招人眼球,现在正逢腊月,有不少百姓去帽山,给家里的亲人上坟烧纸钱。

    路过香烛铺子,青璃让于嬷嬷下马车去拎了一小提篮的纸钱,又准备了点心瓜果水酒,去一次,也要装的像一点,她记得自己路过附近,想要打听一下,也不能太显眼,穿着小袄子,虽然会冷一些,行动方便,万一发现地道,她准备下去看看。

    “小姐,咱也是做好事,找那孤坟烧点纸钱吧。”

    于嬷嬷叹息一声,突然想到自己的不易,她虽说是个寡妇,好歹有儿子傍身,百年之后,也有人给她烧纸钱,没断了香火,那些绝户头可就可怜了,孤坟在荒郊野岭,无人看顾,只能变成孤坟野鬼。

    听于嬷嬷念叨,青璃哭笑不得,这辈子还没过去,就想死后之事,反正人总有那么一天,看开些就好。

    通往帽山这条路,路过城北大营,在官道上,找一条小岔路,七拐八拐,马车一路行驶,能看到不少拎着提篮的百姓,脚步匆匆。

    “好了,就停在这边。”

    前面是一处树林,穿过树林就是帽山,为了不太显眼,她决定带着麦芽和于嬷嬷步行前往。主仆三人踏雪,穿过一片树林,就来到帽山的山脚下,在山脚下不远,有一排孤坟,坟头上的枯草,在雪里冒了出来,显得格外的萧瑟。

    按照赵晚春的画卷,背景是帽山,二人的角度,对着帽子的中央,三人按照地点,找到大概位置,果不其然,山脚下,零散着有几户人家,分布七零八落,应该不能算是一个小村。

    “小姐,您看,那边有七八户人家呢。”

    于嬷嬷伸出手,指着下面的几户人家,疑惑道,“这么多人家,哪户才是啊,都去打听的话,会不会被看出点什么?”

    此刻,有不少百姓们路过,疑惑地看着三人,现在正是烧纸钱的好时辰,刚好能赶在正午前离开,正午是一天之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种坟场,阴气森森的。

    “你们这咋停在半路了呢,不是有啥忘了带啊,大娘我这里都有。”

    一个好心的大娘停下脚步,看着三人面生,现在来烧纸钱的,总有那粗心人,火石都不带,她这里正好有多的,所以顺口问了一句。

    “大娘,我们都带全了,这是我一次来,去给我大舅爷爷烧纸钱,这不,还有点转向,怕找不到路。”

    这是一个好机会,青璃跟着大娘一起走,顺便打听道,“这边阴森森的,咋还有住户呢?我听说这样的地方晚上闹鬼啊,可怕的很。”

    “你这小丫头不知道,这里的人家,都靠这片山生活呢。”

    大娘叹口气,要是有钱人家,谁愿意住这片地方啊,冬日里下雪,赶在过年之前,有大批的人不能来上香,会提前一年预定,让山脚下这些人家给家里的亲眷烧些香烛,摆一些果子,撒点水酒,让过世的亲眷保佑家人的平安。

    来烧纸钱的百姓也多,一路上难免有遗忘之物,在山下的人家里都能买到,其实就是个纸马铺子,要是有远道而来的人,赶上大雪,那些人家也有客房收留,只要给点银子就行。

    古代人也有生意头脑,青璃点头,若是这样的话,查访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