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转!丘吉尔的眼泪(二十七) (第3/3页)
光了锐气……
大家都在期待美国,期待美国庞大的工业力量与丰富的人力物力,尽快转化为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带领它疲惫不堪的西欧盟友一举压倒中德联盟。
然而美国人也有自己的问题:夏威夷的屈辱,西海岸的现实威胁,西南太平洋的的微妙局势,都不可避免地牵制着美国的决策层,令其无法专注于“首先制服中欧强国集团”的协约国集团总战略。
这个时候,正需要那个男人钢铁般的意志来中止无意义的辩论,推动协约各国集中意志与力量来执行既定的总战略,更需要他设法引导各国继续坚持业已取得重大成果的间接路线策略:以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为契机,紧接着制服实力较弱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再从几个方向围攻和制服奥匈帝国,进而突入德意志帝国最为薄弱的巴伐利亚下腹部――这才是真正理xing而睿智的胜利之路!
可惜,那个男人――现任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此时正身处开往摩尔曼斯克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他肩负重任,将代表英法美意四国,与俄国大本营签订新的军事协定,将这台庞大而危机四伏的“欧洲压路机”更牢固地绑定在协约国战车上。
“温斯顿,你在这里干什么。”
丘吉尔一回身,只见首相劳合-乔治手攥几张纸片急匆匆地朝自己走来。
“又来了什么好消息。”
“一个好消息,三个坏消息。”
劳合-乔治面sè严峻,不像在开玩笑。
丘吉尔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接过电文迅速浏览起来。
“安卡拉方面发出求和通电……预料之中。”
“亚丁湾发现东亚军大舰队,我亚丁保护地与法属索马里海岸同时遭到敌军炮击和登陆……这说明东亚联合舰队主力还在印度洋,澳洲方面的我军还有时间集结兵力、巩固阵地。”
丘吉尔故作轻松地翻出下一页,脸sè骤变。
“等等……彼得格勒爆发政变!这……这怎么可能!怎么可以在这种时候……”
劳合-乔治轻叹一口气,伸手拍拍他的肩头:“别激动,看下去。”
“……政变军人自称‘进步者集团’,在皇村成立了‘临时救国委员会’,声称得到罗曼诺夫家族会议的授权,要求身处莫斯科大本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将皇位让给米哈伊尔大公,同时下令召集国家杜马,审议和通过一部‘有利于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新宪法?――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丘吉尔一边嗤之以鼻,一边抖开最后那张电文。
“陆军大臣搭乘的伯明翰号巡洋舰,昨ri在设得兰群岛以东海域发出求救信号后失去联络,搜救舰队至今没有任何发现……”
……
柏林,菩提树大街,scholssplatz皇宫。
“一方面,俄国首都爆发了政变,中**队在英属亚丁和法属索马里登陆;另一方面,土耳其人发出求和通电,我军在阿拉斯受挫――我到底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叹气呢?”
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在他的办公桌前背手踱步,喃喃自语,稍顷,他停下脚步,转身站定在低头不语的参谋总长法金汉元帅面前。
“你刚才说什么?什么叫预料之外的反突击?我才不管英国人的坦克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我只知道你又把西线的预备队耗光了,而你只知道伸手跟我要预备队,向东线要预备队!”
法金汉诚惶诚恐,却又坚持己见:“尊敬的陛下,我对这次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西线还是不能没有预备队……”
威廉二世严厉地打断他:“够了!我对你的能力已经失望透顶,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的参谋总长了,有一个人比你更适合这个职位。”
法金汉嘴边的胡须微微颤抖:“恕臣冒昧,那个人莫非是……东线总司令兴登堡元帅?”
皇帝毫不犹豫地一点头:“知道就好,现在你可以退下了。”
法金汉默默退下,威廉二世眼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厚重的橡木门后,眉间微微拧起。
“兴登堡,你绝对不可以让我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