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转!丘吉尔的眼泪(二十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转!丘吉尔的眼泪(二十二) (第3/3页)

其实是放大版的一战俄国,只是因为人口多了几倍,所以实力按比例加强了几倍?”

    马丰竖起指头一二三四五:“放大版加金手指版,有黑科技加成,还有教育和组织规则加成,主体民族比例优势加成,等等等等,至少好五倍吧?”

    顾英扬鼻子一哼:“别开玩笑了,另一时空的俄国可是响当当的蒸汽压路机,陆军数量世界第一不说,战前的海军造舰计划照规模来看也仅次于英德。德国战前的工业生产也不过比俄国强个两倍半而已,好五倍的话,那就差不多是两个德国了,事实上我们战前的工业生产还略弱于单个德国。”

    马丰耐心解释:“我们很大一部分的优势加成并不一定直接体现在战前的工业生产上,更可能体现在战争中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持久xing与健康xing上。为了减轻战争长期化所蓄积的经济和政治压力,我们有必要将更多资源用来培植国力、维持人心,而不是耗费在风险巨大却意义有限的各种远征计划上。再说了,我们可没有沙皇俄国几个世纪对外掠夺积累下来的财富,跟人家老牌帝国主义强盗比,我们还嫩得很,饿得很。”

    刘千桦看到顾英扬还在跃跃yu试,果断发话道:“都打住吧,越扯越跑题了,马丰,你就明说了吧,你看完那几份内参,到底想到了什么?”

    马丰略带感激地点点头:“帝国的二元体系,其一为五千万到一亿人口的文明开化工商市民社会,其二是四亿到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半开化小农社会。”

    “前者主要包括各种官办和私营的现代工矿企业、集约化农场以及各种城市服务业、zhèng fu机构等,后者主要包括数量庞大的自耕农、乡村合作社、乡镇手工业等。”

    “帝国真正的力量源泉在前者,后者虽然理论上能够为战争提供数量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但经济基础十分脆弱,长期的大规模征发,必然造成生产下降――在当前不健全的乡村基层体制下,甚至很容易危及农民的基本生活。”

    刘千桦淡淡一笑:“你说的这些,跟欧罗巴远征军、转攻为守什么的,有多大关系呢?”

    早已跃跃yu试的胡克顺势接道:“关系重大!既然皇上早有预见,德国终有一天要背叛帝国,我们就不应该将更多宝贵的资源消耗在大陆上,更不要再让弊病丛生而短期内又难以整肃的无偿征发制度继续sāo扰农村。”

    “帝国应该充分利用科技上的优势以及东部沿海组织良好的工业体系,着重发展海军尤其是海军航空兵,而欧罗巴远征军计划以及其他耗费巨大的远征作战,势必占用大量资源,不但可能令海军建设大大落后于对手,更将严重妨碍国力的培植。”

    胡克略略一顿,迅疾抬高了声调:“要知道,如果德国真的反过来与英美联手,整体的工业力量对比将立即从一比二变为一比五!德国的背叛也许不是迫在眉睫,但也并非遥不可期,我们必须早做准备,腾出更多的资源用来培植国力……”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