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抉择!帝国的意志!(四) (第2/3页)
得到装备优先补充权的北方军,也饱受支援力量不足的困扰,在陆凯平看来,原有的装甲部队编制和装备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战场的实际需求。
经过认真思考,不顾自身背负的包袱,陆凯平向梁天河呈上一封万言书,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改革帝国装甲兵的想法,梁天河大为赞赏的同时,答应将此书专呈大本营。然而事隔两月,征途漫漫,除了部队中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和半履带、全履带牵引车的数量有所增加,陆凯平暂时还没能看到自己所担忧的状况有根本改变的迹象。
朱萨雷之役后,华军变得小心谨慎,俄军则且战且退,到5月底,战线已向奥伦堡方面推进了上千公里,此时华军的补给线开始吃紧,而得到增援的俄军则以奥伦堡为中心,沿乌拉尔河构筑了新防线。
突破这条防线,进而攻占伏尔加河畔的水陆jiā通枢纽――萨马拉,继而向伏尔加河下游的水运中心――察里津(即另一时空二战历史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苏联解体后改称伏尔加格勒)进军,在切断俄军高加索方面军后路的同时,彻底截断顿河-伏尔加河水运体系,令乌克兰和高加索的资源无法通过这条高效而廉价的通道输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工业地带。
――以上便是中亚方面军在1916年下半年战局中的战略目标。
“我看,朱萨雷战役最大的教训,就是有些指挥官欠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被眼前突然出现的损失给吓坏了。关键时刻信心动摇,止步不前,结果错过了时机,拖延了计划,搞砸了全局。”
面对众将的泄气表现,梁天河倒是毫不客气,矛头直指他平素关爱有加的陆凯平。
“自己都不能相信,那还能相信什么?我们的情况,跟北方军相比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还不知足?”
“就算是深陷泥潭、困难重重,七天之后,为了不让乌拉尔山防线上的敌军有机会南下增援奥伦堡之敌,北方军还是要强行发动全线进攻。”
“友军正准备以他们的牺牲,为我们争取胜利的机会!我们却在这里犹犹豫豫,扭扭捏捏,这还算是男人,还算是帝人吗?”
司令长官的训斥令众将不由惭愧低头――只有一人除外,只见他身着罕见而显眼的的三彩制服,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军衔却已是少将,高大jing瘦,长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