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断五月(二) (第2/3页)
到攻略赤塔的任务后,与参谋长秦飞叶一起仔细研究了之前的海兰泡、伯力、双城子诸要塞攻防作战的前例,并参考了正在进行中的海参崴要塞攻防战,得出的结论是:要塞攻击作战应在强大重炮火力支援下,以加强有机枪、迫击炮和工兵破坏队的强击分队作为突破中坚,以配备重火力的主干纵队来巩固作为后继进攻基地的已占领阵地,以强大的预备队对敌人可能进行的反扑进行反击或直接转入对敌军纵深之突击。在此次攻击中,作为主攻力量的西部攻略集群彻底地实践了这一结论,每个旅均在正面展开全部3个团,每个团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即强击队以1到2个步兵连为基干,加强1到2个战斗工兵排,1个机枪排和1个60毫米迫击炮排,作为攻击先导,强击队的任务是排除敌军工事前的障碍,包括从铁丝网、鹿砦、地雷和陷阱构成的混合障碍群中开辟一条通道,在壕沟上架起一突击桥或干脆下到壕沟底部在壕沟壁上分别架起两具梯子,此外,强击队还担负着引导团属以至旅属炮兵shè击在战斗中新发现的敌军火力点的任务。
第二梯队即主干纵队通常为1个半步兵营即6到7个步兵连,携带有团属的57毫米山炮和80毫米迫击炮,第二梯队可随时以充沛的兵力补充第一梯队之损失。
第三梯队即预备队通常为1个步兵营即4到5个步兵连,这些部队将在主干纵队的火力支援下向敌纵深突进。
突破的要义,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战线上集中最强的火力予以扫荡,以最强的兵力展开冲击,但对于敌军坚固设防的要塞防线,冷冰冰的理论必须以温热而淋漓的鲜血来加以具体化。
巨大的“西方司直指一号”飞艇在战场上空一圈接一圈地盘旋着,从艳阳高照到夕阳西下,飞艇里的赵司令官自然看不见具体而细微的死亡,但手持爆破筒和炸药包在铁丝网中穿行的士兵却依然固执而真实地化为血肉模糊的尸体。
激战一直持续到午夜,华军第2步兵旅主力在本旅各强击队的引导下锲入了要塞西部的b堡垒,遭到了俄军的疯狂反扑。
第2旅旅长当夜向赵飞雪提交的报告写到:“……伴随一阵又一阵极准确之炮火,敌军轮番自三个方向冲击而来,他们高喊“乌拉”,以密集队形突进各连的防区,我军的机枪手往往来不及换子弹就被冲到眼前的俄国人挑死……从17时至22时,类似的大规模冲锋进行了15次,第4团几近崩溃,幸好(第3旅的)第9团及时赶到,我们总算牢牢控制了堡垒废墟的西半部分……”
其他旅团的遭遇亦大体如此,赵飞雪却毫不在意。
次ri一早,赵飞雪找来秦飞叶,让他看自己拟的电文:“自昨ri总攻发起以来,我军进展顺利,赤塔之敌虽拼力反扑,实无法将我两股攻击集群稍有撼动,朝军因前期作战不利,伤亡亦较重,意志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