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古今尼布楚 (第2/3页)
到了巨大的压力。
康熙廿八年(西元1689年),中俄双方的外交使团约定在尼布楚展开谈判。中俄双方举行第一次会议时,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指出: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国界”(注意!)。俄国代表戈洛文却无理提出以黑龙江一直到海为界,遭到中国代表的坚决拒绝。
在第二次会议时,中国代表索额图作了重大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尼布楚归属俄国,但仍遭俄方代表戈洛文拒绝。之后,中国为了争取和俄国达成协议,作了重大让步,将尼布楚和贝加尔湖以东大片地区让予俄国,此时俄国鉴于尼布楚及其以西地区中国各族人民抗俄斗争的发展形势,又考虑到中国方面已同意割让广大而肥沃的土地,因此,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分界线,同意放弃对雅克萨的占领。就在快要签订条约时,俄国代表横生枝节,就外兴安岭东端(诺斯山)的分界线提出无理要求,再三纠缠。中国方面又作出让步,同意乌第河以南一片地区留待以后议定,这才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国东段边境决定以额尔古纳河、绰尔河(格尔必齐河)与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俄称斯塔诺夫山)为界。
当然,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趁火打劫的俄国人早已将《尼布楚条约》践踏进了烂泥里,两百年前俄国使臣戈洛文的最初要求被他的后继者们用洋枪大炮完全实现了。
现在,中国人正企图用自己的洋枪大炮恢复那部条约,但是,谁又能保证,只要形势允许,中国人不会用枪炮去实现两百多年前那位中国使臣索额尼的最初要求呢?
只要“力量”胜过对方,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
“力量”是军力国力,也包括冲突地域的周边形势,在交通状况落后的情况下,远离经济中心的冲突更需要依赖当地及附近势力的帮助,而到了全球交通大发达的时期,就不得不上升到需要考量全球xing势力角逐的问题……
军力是“力量”的一份子,虽然并非全部,却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无论对外抑或对外。
许魂握紧了腰带上的军刀。
禁卫第一旅旅长许魂准将,是一个有着“千头斩”绰号的军中传奇人物,如果说,甲午战争中他在汉城一ri斩首上千的行为艺术已然失去了轰动xing,但在去年九月的别廖佐夫卡战役和十月的莫斯科维季诺战役中,许魂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强有力的jing神意志已经早已吸引住了包括“极峰”在内的诸内行人士的眼球。
所谓“极峰”,正是陆军尤其是禁卫军内众高级军官对武威公刘云的隐称。
为了摧毁尼布楚突出部,禁卫军司令部命令,禁卫第一师和第二师集中五个旅的兵力,从五个方向夹击尼布楚,其中禁一旅被受命从突出部的北侧根部发起突击,与从突出部南侧根部突进的禁四旅相对而进,以切断突出部内敌军之退路,争取将敌包围歼灭之。
与此同时,禁卫军另外5个旅自尼布楚以北一线展开,越过涅尔恰河,压向俄第5集团军的另外几个师,另有两个旅加上禁卫膘骑旅组成预备队,作为突破防线后向敌纵深跃进的机动力量。
在尼布楚之南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