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八章 破壳之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九十八章 破壳之豆 (第1/3页)

    伯力前线,华军第七步兵师第一轮休营地。【本站小说文学网】

    yin霾的天空里不包含任何温暖的意味,厚厚的雪地只表示着残酷的冷漠。残存的生机从营地中林立的小木屋的烟囱中庸懒地升起,模糊地注视着蜷缩在岗楼中的哨兵。

    自10月12ri的总攻失败以来,第二野战军对伯力要塞的攻击陷入停顿,第二野战军所属各师团依然严密地包围着要塞,为了保持士气,各师团在后方开辟了轮休营地,各营团单位在前线值勤一段时间后可轮换到营地去休养一段时间。

    这天驻在第一轮休营地的,是二十旅的第五十九步兵团,这个团曾在10月12ri的总攻中损失了一半的兵力,至今未能恢复满员状态。

    冬天的夜晚堕落得特别早,当远方天际最后一抹天然的光亮被头顶悄然蔓延开的黑暗所吞噬时,从木屋单薄的窗栅中泄露的微弱灯光映照在茫然的雪地上,发散出几丝莫名其妙的幽幻气息。

    营地里几座较大的木屋开始被喧嚣填充,那里有好酒好菜,还有上好的姑娘――穿着旗袍、汉装、和服、朝鲜裙的慰军妇。

    一座门上挂着“军人剧场”牌匾的木屋里传出了京戏的乐曲和唱腔,与其相对的的另一座木屋里则传来了紧促的西洋音乐和阵阵的哄笑声,这座屋子的门边钉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红sè粉笔写着:今ri放映喜剧电影――《跑马记》。

    位于营地zhong yāng的一幢坚固的两层小楼是团部和军官俱乐部所在,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旋转着跳出“chun声”牌发条留声机的八角形喇叭挥发到窗外零下二十度的寒冷空气中,透过被冰霜模糊的玻璃窗,隐约可见翩翩起舞的红男绿女,现在这里聚集着全营地最好的葡萄酒和最年轻漂亮的姑娘。

    在远离酒jing和脂粉气的营地一角,分别挂有“军人书室”、“书道馆”、“武道馆”、“棋道馆”牌匾的几座木屋却冷冷清清地站在雪地中,灯光暗淡,鲜有人迹。

    将夜晚的休闲时间消耗在这种严肃活动场合的人,在刚刚从前线轮换下来的团队中很难找到,但也并非完全不存在。

    紧闭着门窗,并且还拉上了窗帘的军人书室中,几个青年军官围坐在散乱地摆放着书籍的粗糙的长桌边,其中一个步兵少尉正紧捏着拳头,向众人慷慨陈词。

    “满汉合流毫无意义,根本改变无法当今皇帝是满人的事实,满人入主中国,蹂躏亿万汉人,扬州十ri,嘉定三屠,企可因一道合流诏书而就此遗忘!汉人亿万于天下,满人不过数十万,满人之皇帝,企可为大中华帝国之皇帝!爱新觉罗家根本不配享有中华帝国之皇位!即使诏告满汉合流,满即满,汉即汉,纵然剪去辫子、改换服饰,亦不能有所改变!”

    另一个炮兵少尉紧接着叫嚣道:“自满洲侵吞中原,号称中外一家,而满洲向来不过蛮夷,被称之为犬羊,于是所谓天朝子民,今皆为犬养之奴而已!”

    其中一个身体壮硕、面目强悍且较为年长的步兵上尉突然发问道:“既然满洲皇帝不配享有帝位,那么究竟何人可为皇帝?”

    那步兵少尉叫道:“当然要推出一个汉家天子!”

    另一见习准尉道:“可请大明皇室后裔登基……”

    一骑兵中尉不屑地笑道:“真是笑话!有明一朝,腐坏不堪,内外交困,天理不存,复明有何意义?再说了,现在要到哪儿去找明朝皇室后裔?”

    见习准尉道:“如若不然,谁又有正当资格可登基?或者干脆废去帝制,改行美利坚之共和制罢了!”

    年长的步兵上尉摇头道:“中国幅员宽广,人口众多,各地风俗迥异,无万民尊戴之天子不足以统一人心,自古以来无一统之天子则天下必大乱,民众必生存于水深火热之中,史上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如唐宋之间十六国混战,莫不过如此。”

    骑兵中尉也道:“美利坚原本是十三块英属殖民地自愿联合而成,非实行共和制不足以体现自愿原则,与我源远流长之皇朝文化截然不同。当今光兴皇帝虽然遵从世界cháo流,顾盼民意,实行君主立宪,大举改革,成效显著,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炮兵少尉急促地打断了他的话:“这哪里是那个皇帝的功劳!一切不过仰仗武威公之才德而已!大家想想,十三年前正是当今武威公率领一批志士帮助皇帝清除权贵jiān邪,广用汉人,进而改革弊政,效仿欧ri而维新,国家由此而兴盛发达起来。八年前又是武威公担任总参谋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大败ri本军,进而登陆ri本,攻入东京,造就中朝ri琉四国东亚联盟。如今武威公以兵相兼理首相,主持大本营军务及内阁政务,而传闻当今皇帝长年沉溺酒sè,不近国事,只关心选秀女、修园林或是新奇的西洋娱乐,奢靡无度,挥霍无数,这种皇帝,留之何用?不过是一社会大寄生虫而已!”

    骑兵中尉疑惑道:“是这样吗?可是报纸上不是说已经清算出皇室财产了吗?他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吧……”

    步兵少尉情绪激动起来:“他哪里有自己的钱!他所有的财产都是从我们汉人那里夺去的!”

    年长的步兵上尉点头道:“我看,这个皇帝无论如何要滚出皇宫,换上一个汉家天子,这位天子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武威公刘云大人了。”

    见习准尉有点犹豫:“那不成了臣下篡位吗?”

    炮兵少尉反驳道:“篡位又怎样?明太祖朱元璋不就是由臣民之身而反叛蒙古族之元朝吗?异族入主中国乃我汉民族之奇耻大辱,凡是能够****异族皇朝,重振汉人雄风者,推之为皇帝又有何不可!”

    骑兵中尉也摊开桌上一本杂志道:“说到武威公,这里有篇文章,讲到武威公的身世,其祖籍广西桂林,太平天国之乱中全家大多被屠灭,他由父辈之密友所救,才辗转去到海外。里面有详细的考证,证明其家族为汉高祖刘邦之支系后裔,是地道的汉人没错。”

    步兵少尉接道:“我看武威公兼修中外之学,功勋卓著,才德高远,乃当然之盛世明君,只是若武威公登上帝位,则必受限于宪法之紧密束缚,反倒无法大展鸿图了,这样想来,倒不如武威公呆在具有实权的总理大臣位子上,对国家才更有利呀!”

    炮兵少尉冷冷一笑:“若是武威公能登基称帝,改变宪法又有何难?武威公是改造国家的大英雄,他不当皇帝,谁还有资格当?既然是大英雄做皇帝,就一定要做有实权的真命天子!”

    年长的步兵上尉欣然点头道:“我同意,圣明的天子当然也要有相应的权力,否则这圣明如何体现出来?至于其后代圣不圣明的问题,我等爱国胜过爱家人的军人志士自然会做出决论和安排,军人是当然的最纯洁的爱国群体,是不会像财阀政客那样为卑俗的利益而左右的!”

    说话的同时,上尉的手里捏着一本青sè镶黑边的小册子,封皮上以漂亮的隶书印着书名:《纯粹的军人》,边上四个小字:“蓝天蔚著”。

    众人都为步兵上尉的话所鼓舞,扬起拳头点头称是。

    突然,一阵舒缓的敲门声传了过来,五个人顿时肃静下来。

    他们当然知道,像刚才他们所讨论的那些话题,属于“毁谤帝国皇帝”及“yin谋作乱”的范畴,轻则要剥夺军衔及功勋驱逐出军队,重则要受军事法庭审判,入狱三两年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谁啊?”

    年长的步兵上尉冷静地问道。

    “是我,苏定方。”

    除步兵上尉以外的另外四人听到这话都一阵sāo动。

    苏定方正是五十九团第一营营长,他在10月12ri夜间率部强袭伯力要塞c堡垒,结果全营700多人仅6人生还,他负伤昏迷,清醒后从死人堆里爬了回来,几乎成了光杆营长。之后虽经屡次补充,他的营至今也不过恢复到先前一半的员额。

    对于这样一位稍具传奇意味的长官的突然到来,几个下级军官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反shèxing的jing惕感。

    “不要紧的,他是我们的同志,我和他一起从c堡垒前的死人堆里爬回来的。”

    上尉安抚着众人,起身前去开门。

    门开了,苏定方低沉的、富含友谊xing的声音随着冷风一起涌进了屋里:“黄连长,我就知道你在这儿。”

    被称为黄连长的那位年长的步兵上尉全名黄勇淳,任职五十九团一营二连连长,自和罗之战中率一支小分队袭杀敌和罗守军司令官后,勇武之名享誉全军。10月12ri那天晚上,和苏定方一样,他也一度成为了光杆连长。

    苏定方走到桌子边,年轻的军官们慌忙站起来敬礼。

    “坐吧。”

    苏定方说道,随手拉过一张凳子坐下。

    作为曾经如此近距离而又如此深刻地与死亡打过招呼的人,他的脸上覆盖了一层融合了超脱与执着的非理xing元素,这足以使三十出头的他很容易被人家以为已经年过四十。

    “在聊什么呢?”

    苏定方点起一枝烟,很随意地问道。

    年轻的军官们低着头,没有回答。

    黄勇淳在他身边坐下,答应道:“关于当今皇帝的事情,年轻人们一致认为,满人不配享有帝国皇位,并且都赞同由武威公刘云大人登基为皇帝。”

    “是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决不能让武威公做一个被无耻政客和卑鄙财阀所左右的傀儡皇帝吧!”

    黄勇淳**地点一下头:“当然,怎么可以让那些政客财阀继续愚弄百姓,侵蚀国家!”

    苏定方从鼻子里泄出一团青烟,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四名年轻军官,突然转变了话题。

    “这个书室里,只有《帝国ri报》、《华武快讯》和《时事评点》三种报纸吧。”

    黄勇淳楞了一下,不知所然地点头道:“是的,听说全军各部队都只发这三种报纸。”

    《帝国ri报》和《时事评点》都是由当前执政联盟核心中民党所控制的中华通讯社发行,《华武快讯》则由陆军宣传局发行。

    “我拜托一个朋友订了另外几种报刊,现在拿来让大家看看吧。”

    说着,苏定方从大衣内里的口袋中取出一个绿sè麻布包裹,小心地放在桌上,解开包裹后,露出一叠报纸和几本杂志。

    “这世界上还有许多我们不曾知晓或很少关心的事情呢。看看吧。”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苏定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各自取过一份报刊读了起来。

    黄勇淳捧着一份《实闻报》,扫了几眼,突然死死盯住一条粗黑的大标题,忍不住叫出声来:“什么,反战示威,竟然有这种事!”

    年轻军官们吃惊地抬起头,询问的目光交织在黄勇淳残留着数道粗浅不一的伤痕的黝黑大脸上。

    黄勇淳压低了声音念起来。

    这篇报导陈述的事实如下:12月12ri,上海和广州爆发了反战示威,两地分别有近万人上街游行,要求尽早结束战争,并且抗议刘云以现役军人身份担任总理大臣。结果上海的游行群众在行进到制造局路南口时,与政见不同的部分民众发生冲突,军jing被迫介入,以棍棒和高压水枪驱散暴乱民众,逮捕其中三百一十七人,冲突共造成八人死亡,四百多人受伤。

    除了以上事实之外,文章中还详细评述了“政见不同的部分民众”与“被迫介入的军jing”的表现,这些“民众”居然随身携带棍棒、砍刀,并且在游行队伍通过路口时突然从三个方向发起冲击,残忍殴打手无寸铁的游行群众,而在现场维持秩序的jing察居然退到一边,毫无作为。增援的jing队和驻军赶到后,并没有首先压制那些手持凶器的暴徒,而是不分清红皂白地以高压水枪横扫街道,然后优先逮捕那些到此时手上还拿着游行标语牌的民众,真正的暴徒却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军jing身边擦肩而逃。

    文章的最后点燃了一条蜿蜒的导火索:“究竟携带凶器的‘政见不同者’与协助他们的军jing之间,以及上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