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帝国早期医疗事业考 (第2/3页)
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都必须按照条例规定,不得生产、买卖条例所禁止的药品,非经允许的机构个人不得从事药品生产买卖。《帝国医师法》规定,限帝国内所有行医者,必须于两年以内,接受各地医疗卫生分局的资格考试,得到认可者将获得帝国医疗卫生总局颁发的“行医许可证”,逾期未获此证者,将不得在帝国境内开业或游方行医。六月,《帝国药品补贴方案(草案)》及实施细则公布。
光绪二十二年,帝国医疗卫生总局副局长黄宽博士在帝国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讲师吕正良的协助下,发现了磺胺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同年,在帝国工业化学研究所的帮助下,磺胺药物就在中华制药厂投入正式生产。由于此项贡献,黄宽和吕正良两人获三等玄武勋章,后黄宽又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黄宽博士在晚年书信中回忆道:“当时,帝国科技次官马丰经常在他耳边嘀咕‘磺胺’、‘抗菌’等字句,追问之下,马丰又矢口否认。于是,吾便去帝国大学吕正良处询问磺胺究竟为何物……”
另注:黄宽博士在上任后,很快就在全国推行外科手术消毒法和麻醉手术,顿时使西医在国内的认同度大大上升。
光绪二十三年,帝国医疗卫生总局自南美引进金鸡纳树,引种于海南、云南及两广,获成功。四年后,中华制药厂开始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奎宁。
光绪二十四年,在德国人拜尔发明阿司匹林工业化生产方法的同一年,中华制药厂就通过德国zhèng fu向拜尔买下了特许权,开始生产阿司匹林。
光绪二十五年,帝国实现了为所有人口接种牛痘的计划。是年,由于医药建设计划的大大超前(主要是因为抗菌药磺胺和抗疟疾中药青蒿冲剂
为代表的新特效药的大量出口,换回了大笔的经费,使帝国医疗卫生总局有了足够的资金实行药品补贴计划),原定于光绪三十五年实现的使
90%的城市人口和50%的农村人口可以享受到五百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