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happydai同人之牛金演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happydai同人之牛金演讲 (第3/3页)

我们为了国家的崛起,为了天下大同,抛弃古旧的糟粕,共同营建新的世界!(全体起立,鼓掌)

    后记:

    参加大会的工人代表随后组成了汉冶萍工会(光绪二十一年归属工商部下属的帝国总工会领导)。在牛金回京后,工商部汉冶萍筹备工作组主持了厂方和工方的协商,结果让童工离开工作岗位接受长期职业技术培训直至成年,在雇工人工资上涨了14%,开始修建“满足厂方人员最低居住标准”的工人宿舍,并决定在汉阳设工会机关,并开始在各厂建设工人子弟学校暨工人夜校,和工会机构。厂方和家长平分工人子弟的教育费用。随后,《科学化管理手册》被刊印下发。工会、科技部指导小组、工商部工作组和厂方组成“工业科学生产指导委员会”简称“工科委”,进行对于工人生产的优化考察。

    通过研究很快了解到,“炼钢有酸法、碱法之别,酸xing法不能去铁中之磷,惟碱法能之。汉厂贝塞麦系酸法,而大冶矿石所炼之铁,含磷过多,以致沪宁铁路公司化验轨样后,不肯收用。谓其磷多,含炭(碳)少。炼钢,减少含炭(碳)分数,使其柔软,以免断裂。然柔则不经磨擦,软易走样,……”于是,决定废弃贝塞麦而改用马丁碱法。光绪十九年,经过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汉阳铁厂的钢铁质量明显上升,产量在工人高涨的生产热情推动下也大幅增长。工会提出的奖金制度使得各个工位小组间产生了你争我赶的劳动竞赛**。厂方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将工人每一个基本动作都规范化,工人劳动强度下降的同时,生产效率反而上升不少。工人在参加学习后,不但提出了许多技术改进的意见,在工效挂钩制度实行后,工会主动对产品质量制订了明确的规格要求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例如对钢轨,在化学成分方面规定:含碳量>0.40%,含磷量<0.04%,含硫量<0.06%,含硅量<0.10%,含锰量<0.90%。在机械xing能方面要求:每50吨钢轨取6英尺长试样一根,架于间距为3.6英尺的支点上,两端距离相等,中间悬一28吨重锤,经1.5小时后,其弯曲度不得大于5/16英寸;再将同样长的钢轨置于同样的支点上,用1吨重锤从试样中间上方20英尺高处落下两次,钢轨不得有任何裂缝,同时每次落下后钢轨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4英寸。此外,对钢轨的外形尺寸、断面组织等也有明确要求。由于要求严格,规定具体,产品质量得到可靠保证,钢材不但在国内直接满足铁路、机器制造、军事工业等需要,而且开始销往欧美国家。

    甲午战争后,汉冶萍集团在工人师傅和帝国工程院钢铁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新建了一座250吨(477立方米)炼铁高炉,将原有两座贝塞麦酸xing转炉和10吨小马丁炉拆除,改建为30吨马丁炉4座,建150吨混铁炉一座,辊径为1016毫米的初轧机一座,辊径为760毫米的钢板轧机一座,以及其他辅助设施,其中主要设备实现国产化,部分设备是利用ri本战争赔款从美国和德国引进的。以上于光绪二十五年(1898)改造完毕。

    改造后的汉阳铁厂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其产量、质量也名列前茅。该厂1891年产铁11700吨,1893年增至19530吨,1894年一期改造后猛增到66410吨,1898年二期改造完毕达到159396吨。钢厂1894年重新投产当年产钢13825吨,1895年产钢22626吨,1898年增至50113吨。1898年产的钢中,磷含量降到0.012%。炼铁焦比为每吨铁耗焦1.05吨,成为世界质量最好、耗能最小的钢铁企业。澳大利亚、香港地区、南洋诸岛、乃至德国美国的钢铁公司纷纷来华订货。1898年销售给美国的生铁就达65362吨。当时西方国家担心失掉市场,发出了“中华铁市,将不胫而走各洋面,必与英美两邦,角胜于世界之商场,……呜呼!中国醒矣”的惊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