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happydai同人志之光绪之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happydai同人志之光绪之治 (第3/3页)

什么好大喜功的习惯,也不会搞什么面子工程,他们清醒地知道,无论是发电还是蓄洪,首先发展中小水电,把象三峡这样的大型工程留给技术更加成熟的后人,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四人中压轴的马峰,次阁会议戏称的起初的“民口三杰”,后来的“民口四大天王”的领袖,其贡献也是当之无愧。他作为帝国教育总局、帝国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帝国科学院、帝国工程院五大机构的建立者,不但将科举制度变成现代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而且将新学教育体系一直建立到农村,并提出了在光绪三十年实现全民普及小学文化的口号;他作为帝国医疗卫生总局的创建者,将中医和西医共同纳入了新生的,从zhong yāng一直到地方的帝国社会福利体系,其目标是十五年内实现在90%的城市人口和50%的农村人口可以享受到五百一十种“钦定生活必需药品”的补贴供应(光绪二十年中华制药厂建立,使这个计划在光绪二十五年就提前完成了);他作为帝国标准总局的创建者,为帝国通产总局提供了标准的规范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他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全世界广为翻译流传,使得他在三十年后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光绪十九年《媒体法》颁布(因为其中超前定义为媒体为“一切公共信息的载体”,后来最高法院曾专门出具司法解释阐述“公共信息”的概念)和次年国家新闻总署的建立,更是为帝国“公武合体派”控制舆论、主导改革提供了宣传机器。

    然而这些贡献加起来,依然远远比不上他每次在帝国科学院和帝国工程院的听取汇报后作的指导xing发言。帝国新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私下尊称马峰为“大导师”,因为他们许多的重大科技成果都离不开“大导师”的启发xing提示。因为《帝国保密法》(光绪十七年)和《帝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光绪二十年)的颁布,除了光绪二十年紫禁城采用电力照明为天下所知外,帝国科技发展的程度到底如何很难被外界了解到。

    据民间最早建立,在京畿颇有声望的《京师ri报》报道,通过采访工程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士了解,国际上刚刚发明的奥托内燃机和狄塞尔内燃机已经被提供工商部通产总局双双应用到帝国国家经营工业的某些领域,通产总局正在设计配套的生产设备,配合马峰提出的“生产流水线”方案,要生产一种前所未有的交通工具。据在通产总局工作的工程师张爱国(化名)透露,陆军、海军大臣都为这个项目出资不少,肯定有相关武器的生产,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海军及陆军的新式武器。有民间小道消息传言(据说消息来自醇亲王府中一个丫环)次阁部正在秘密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军方大臣及其分部,和陆军海军并列。到底是什么名目就不得而知。资政院议员不久后代表民意问及此事,官员们的回答是尚在研究中不便置评。一位《帝**事月刊》(半官方刊物,主办单位是资政院的议员基金会)的特约评论员推测可能是海军陆战队,炮兵或者专职后勤部队。后来官方的《帝国ri报》(帝国第一份全国xingri报,属于综合xing报纸,每份仅售一文,有六张八开之多,共二十四版。其中八版是帝国企业的各类广告,八版为当地的地方购物指南,内容在各地有所不同。另外生活百科和生产指导两个专版,更是深受城乡民众的欢迎,该报光绪二十五年ri发行量竟然突破一亿份。同年,该报改版为六张四开的大张报纸,价格继续保持不变。该报历年公历新年刊登的光绪皇帝的新年贺词,被多次收入《钦定小学语文课本》中。)资深记者向在配合光绪二十年大庆帝国举办的新产品展销会上剪彩的马峰本人问到这件事。听到民间猜测的马峰哈哈大笑。虽然并未予以任何言辞的评论,不过从其表现几乎可以肯定实际内容必定出乎意料的jing彩。民间媒体称马峰为“奇迹大臣”,大家虽然不知道他每次会为帝国带来什么奇迹,但是帝国每个臣民,从官吏到农民,都深深相信他带来的必将是帝国的丰收和人民的富裕。

    在甲午年到来的时候,帝国内每个人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就连因为出自帝国的“影子宰相”刘总督的《民族法》被逐渐(十年)取消“铁杆庄稼”的旗人的抱怨也ri渐稀落。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帝国复兴的曙光:他们用“光绪之治”称呼现在的局面,并有充足的信心,预期一个甚至超越康乾的盛世即将到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