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必由之路 (第2/3页)
们都有出息,国外的不知道,仅留在京都的同学,个个不简单,给大领导当秘书,像主任这样的职务不在少数,上次在内参上刊登失主存折不敢认领的报道,是梦影邮寄过来,人都没有出面,仅打一个电话,就把事情搞定,引起高层关注,下面才开始重视起来。
有人敲学生处的门,王大海主动起身,跑去开门,进来一个戴眼镜的人,书生气很重,个头也不高,大概仅到王大海的耳根,他还以为是学生找主任有事,所以没有打招呼。关好门,重新回到刚才坐的椅子上。
“王总,你怎么又坐下了。”主任直人快语,大声地叫着王大海。
“主任有何吩咐?”王大海站起身,走到主任的桌边,热情地回答。
“教授我给你请来了,需要请教什么,你就不要客气。”主任笑着对刚才进门的眼镜说。
“不能讲请教,讲共同探讨,恐怕比较准确一点。”眼镜点头哈腰地回答主任。
“你不要谦虚,师道尊严,还是要摆个谱。”主任纠正眼镜说的话,鼓励道。
“听主任的,不叫共同探讨,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以叫做相互学习吧。”眼镜表现出一种虔诚的谦虚,哼哼哈哈地回答主任。
“教授,请喝茶。”王大海从主任的办公室里,找到茶杯,又找主任要了茶叶,泡好茶,端给眼镜,尊敬地说。
“多谢!多谢!”眼镜站起来,接过茶杯,点着头说道。
“教授,你真有学问,我看着眼镜,数不清上面究竟有多少个圈。”王大海找一个理由恭维道。
“我没有数过,无法回答您提出的问题。但是真的数起来,恐怕数也数不清。”眼镜听到王大海当面恭维他有学问,高兴放在心中,但又不知道近视度数与镜片的圈有什么比例关系,只好含糊其辞地回答。
“说着玩的,不要当真,证明教授有学问。我们家乡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看上衣的左边口袋,插一支笔,是中学生,插两支笔是大学生,如果插三只笔,那就是硕士生了。我看见教授插着四支笔,肯定是博士生。”王大海看到他的话把眼镜给问住了,他立即接着对说出去的话,补充道。
“可不能瞎说,传出去,说我的品德有问题。我就是道地的一个本科生,连硕士都没上,还谈得上博士。口袋里插四只,那是因为画图纸的需要。”教授一本正经地给王大海解释,然后,从左上边口袋里,把四只笔全部掏出来,一支一支地指给王大海看,他口中还认真地介绍着,“这一支笔写字的;红色的笔,是用来修改;第三只笔,是一个粗笔头,画图纸才能用得上;最后一只弯头笔,是用来在图纸上作艺术处理。”
王大海与眼镜俩人,从近视眼镜的圈数说到有学问人插几支笔的问题,不一会,俨然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相聚,超越了陌生的距离,说起话来很投机。
“请教授给王总分析一下,他老厂区想搞开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