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愤青岁月 (第2/3页)
同学坚持要给李萍倒酒,他劝解说:“刚才说我讲得精彩,爱国可不是一句口号,要身体力行,空谈误国,你要拿出实际行动对不对,你喝下去这杯酒,这等于给国家交上税收,做出李萍的微薄贡献。”
看着京都来的老同学态度很坚决,李萍不好推辞,如果再坚持下去,场面就有点尴尬,她笑着说:“我是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要感谢你这么远来看我。好!cheers,我敬你。”李萍端起杯子,用英语说了一个干杯的意思,与她的同学碰了一下,等同学喝完酒后她说,“不过,我是真的不会喝酒,拜托你把我代喝了。”
京都来的同学,摇着头,把李萍的一杯酒,一口喝了下去。现在开始的,他不再是优雅的诗意,而是改为直抒胸臆:“京都对于学生的正义行动,那是万众声援啦!”
感受着京都来的同学满腔的激情,大家也都热血沸腾起来。李萍寝室里南方考来的一朵金花说:“家里来信说,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学生这个的,那个的,在街上搞个不停歇。我妈妈说,一个女孩子知道什么,现在的主要任务把学习搞好,叫我不要乱跑。”
京都来的同学感觉坐着说话没有气势,干脆站起来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逃避。”他拍拍王长江的肩说,“学哥,你难道还能沉得气。”
王长江不是沉得住气,他是在想大学里饭菜太差,国家补贴的钱应该发给学生自己掌握使用,食堂里应该采取竞争机制,取消份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食量和经济条件自由购买,最重要的还是大学师资力量太薄弱。作为一名大学生,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和学识怎么能当好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提出的口号是:今日误我青春,明日误人子弟。
王长江所在大学的学生相约走动起来,走出校门,越走越远,浩浩荡荡,人一多,有的学生就像发人头蜂似的,当自己是英雄,个别的学生还烧了被堵住的小汽车,京都来的同学把自己撑着的横幅交给王长江说:“麻烦你暂时撑一下,我拉肚子要找个地方解决。”
王长江撑着横幅想,是不是昨天的泥鳅在他的肚里乱钻呢?想想自己竟冒出这种幼稚的想法而觉得好笑。此时,来了很多警察和武警,学生作鸟兽般迅速散去,一名警察指着王长江说:“还有这一个撑横幅的,带走。”
李萍跑上前,拉着警察的手说:“这是我的。”
警察看都没有看李萍一眼,挥挥手说:“俩个人一起带走。”
话说到王长江的哥哥王大海,怀揣着大学派出所要求家属来所签字的联保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客车颠簸,王大海终于到达省城,下了车,走出车站,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有男有女,而且,都是年轻人,熙熙攘攘地向一个方向走,也没有一个队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边说边走。再看看马路的两边,不少群众立足观看,还用手在指指点点。有的群众还拿着茶叶蛋,塑料袋装着包子,还有矿泉水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沿途塞给学生,王大海想像着,仿佛是电影里老百姓送红军上前线的情景,偶尔,还听到远处有放鞭炮的声音。
王大海也尾随着走了一段,他问一位同学:“你们是师大的学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