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拿人,凶案 (第2/3页)
罢职永不复用……”
说着,孔青珩目光扫过马厩里的那二十三匹良马,继续道:
“如果是要把这驿厩里的马匹都占了去,恐怕得有二十之数?啧啧啧……”
故作玄虚的晃了晃脑袋,孔青珩一脸唏嘘的模样,叹息着又道:
“过十人是判刑流放,这过二十嘛……恐怕,范捕头的性命不保呀!”
长安城的纨绔子弟,决计不同于寻常,就算孔青珩这个纨绔头头,也谙熟丰律。为的,当然是能够更好的——行纨绔之事。
这纨绔嘛,说来,也分三类。
其一,是不知死活,拖累全家的那种,就算没有不开眼地得罪什么大人物,也终究免不了坐吃山空,败尽家财。
其二,则是虽然无能,却有着不错的眼力见,善于攀附,也精通琢磨,能够精准的踩在那些大人物的原则线上,然后上下蹦跶,运气好,未必不能站在原有的基础上,继往开来,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而其三,就是孔青珩这种了。
除去对上面人物的分寸度量,还有自身的一点小本事或者说是依仗。
比如,孔青珩即便再头痛文字,也在他阿耶阿娘的耳濡目染下,熟谙律法;卫国公家的程虎,更是一身家传武艺;大理寺卿家的闻人焕也仗着他老子的刑罚之便,对近千种刑罚,信手拈来……
这些,都是他们这帮纨绔,除却家世背景外,在大人们面前跳过线的资本。你可以无理取闹,但对外,却绝不能一点理都站不住脚,可以仗势欺人,但势不能全靠借的。
当初在长安呵斥卢子建,孔青珩就将他对丰律的熟悉,展露无遗。
“你……胡说!”
被孔青珩把丰朝律例逐一道来,范忠名心中暗暗叫遭,只得大声反驳。
世上,绝大多数武夫,都是头痛读书的。
范忠名虽然是六扇门的捕头,行执法之责,但说实在的,在江湖上执法,和真正意义上的执法,绝不相同,更多的是平衡诸方势力和缉拿大凶大恶之辈,哪里用得着咬文嚼字。
因此,隐隐觉得孔青珩说得不假,他却拿不出话来反驳,只得痛骂孔青珩是胡说八道。
“某是否胡说,等进了衙门,范捕头不就清楚了?还是说,范捕头想以身试法,非逼着我等将范捕头就地正法?”
孔青珩脸上笑意盈盈,大有范忠名敢点头,他就敢挥刀的气魄,骇得范忠名一时不敢张口。
末了,只得狠声威胁道:
“几位刺史郎君皆在此处,一会自会替某作主,尔等目无尊上,等着受死吧!”
“呀!范捕头提醒我们了,你带来的这些白身,还都在驿舍里骗吃骗喝呢!既然范捕头冥顽不明,我们也只好按律行事,兄弟们,咱们往楼里走上一遭?”
孔青珩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看向臧虎等三名捕快,轻笑着问道。
三人俱是知晓孔青珩身份的,见长乐县侯都还没搬出自个儿身份,就把范忠名的气势压下来,还要带大家去找平素里高高在上的刺史公子的麻烦,心中大感痛快,纷纷点头应道:
“喏!”
“你,究竟是谁?”
范忠名再不开眼,这时候,也能瞧出来,孔青珩才是这一行里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
看到这帮人有恃无恐,心底一紧,原本被怒火涨昏了头的理智,悄然回归,沉声喝问。
“嘘!”
食指比在嘴唇上,孔青珩没有回答范忠名的问题,领着三人朝驿楼的方向行去。
至于原本随行的姜清,理所当然地被留下来看着范忠名。
“你在长安时,就是这般模样?”
黑色的帷帽下,传出姜清的轻声低语。
孔青珩看不到她脸上的神情,但也能猜到她肯定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面孔,虽然是问他,却不见得当真有多少惊异,至多是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而随口问问罢了。
“咳咳,没有,其实……已经收敛很多了。”
想起当初和苏娘子初见时的放狗咬人,孔青珩的眸子里划过一抹追忆与感慨,无比真挚的回答道。
“呵呵。”
帷帽底下,又传出了声轻笑,孔青珩也不知是否意味着她并不相信。可天知道,他这话是多么的诚恳。
两人没有再多言,擦肩而过,孔青珩领着臧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