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出扬州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4章 出扬州城 (第3/3页)

 所以,孔青珩觉得,或许他能从一个聪明人这里听到关于另一个聪明人的答案。

    “长乐县侯,你应当感到庆幸,如果他吸纳的不是江湖人而是军队,丰朝的太平日子就不在了,他的举动恰恰说明了丰朝内部的安稳。”

    闻言,姜清还真就给了孔青珩一个回答,也是孔青珩决计想不到的答案。

    “应当这样子理解吗。”

    食指摩擦着下巴长出的青色胡茬,孔青珩似问似答。

    他觉得姜清说得没错,可隐约中,又觉得姜清避开了什么。

    “那,你觉得,六扇门能解决辛隐王的势力么?”

    辛隐王既然扎根于江湖,身为江湖人的姜清自然比他要看得通透,孔青珩继续问道。

    他不知道,他这一问恰恰击中了问题关键所在。

    辛隐王的势力,真的就止于江湖?

    “我不知道。”

    平静地摇了摇头,姜清淡淡道。

    “对了,我们出城倒是挺安稳的。”

    放下心中的隐忧,孔青珩切换话题道。

    他记得当初和马大爷借鼠王的势力出襄阳,那时可没今日这般轻松,当初看到的那名灰衣人,出城法子,更是教人讶异恶心得紧。

    “有奴儿她们下江南引开注意力,再有花娘子的名头,安稳才是正常,否则……”

    姜清随即住口不言。

    孔青珩愣了下,也明白过来他的未尽之意。在江湖里漂浮了这么阵子,他已不再是最初那个蠢小子。

    如果他们出城出得不安稳,只能证明花娘子和任魁中,至少有一人背叛了他们。

    而背叛地结果……

    瞧姜清,怎么都不是个善茬。

    楚州,山阳。

    “来人的信笺上,当真这么说?”

    六扇门的一处暗庄里,徐宗望高座正堂,盯着底下的一名捕快问道。

    “启禀总捕头,属下接到的信笺确实如此。”

    一名身着褐色衣物的大汉,躬身回禀道。说着,他从胸前衣襟里取出了一张白色信笺,双手呈上。

    「欲见长乐侯,楚州山阳候。」

    字面意思非常简单,即为在楚州山阳等着,就能见到长乐县侯。

    可……

    徐宗望没有挥退身前的属下,只是从他的袖扣里,取出另一张信笺,比较着两张信笺上的内容,沉吟不语。

    他那日在荆州江陵见过长乐县侯后,就又与其失散了。

    后来,江陵,马大爷穷书生湄三娘三人寻到他合作,长乐县侯已自行离去,围剿辛隐王的事迫在眉睫,他自然也腾不出手来。

    于是,长乐县侯就又失去了下落。

    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上了汉水王老大的贼船,可,长乐县侯真的遇害了?

    他不敢想。

    然而,寻找长乐县侯下落一事,隐隐已经超过了对辛隐王这群乱党的关注,虽然他依旧没敢上报圣人,但整个六扇门的捕头捕快,已无人不知,数百人都展开了寻觅。

    也就是前两日,青州发生了一件杀人案,本来不是多么稀奇的事,但稀奇的,却是现场落下了一枚标志六扇门捕头的金牌,使得江湖众说纷纭。

    六扇门的名头,自然是不能受半点污蔑的。

    可,为什么标志六扇门捕头身份的金牌会落在案发现场,徐宗望却无法解释。

    他倒怀疑与长乐县侯有关,但,这他能说吗?

    毫无疑问,不能。

    否则,圣人、元璐长公主饶不了他,长乐县侯的性命,亦是堪忧。谁知道,原本平安无事的长乐县侯会不会因此被贼人盯上?

    把握不了孔青珩的生死结果,他就不敢将孔青珩的失踪给捅出去。

    “总捕头?”

    褐衣捕快小心翼翼地问道。

    眼下,六扇门谁人不知长乐县侯的下落已经成了总捕头的心病?

    怕就怕,有外人也获悉这点,趁机行调虎离山之举。百镀一下“这是个假的唐朝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