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中东布局 (第2/3页)
地方却很少有这样的存在。
“艾尔莎……你让蒲观水……不,这件事你亲自去办。看看能不能联络到那个霍梅尼。”
“霍梅尼?”
“伊朗那个,上次不是说他在伊拉克么?”
“哦。”艾尔莎点头。
在1964年,霍梅尼曾经因为反对巴列维的投降决议的时候被捕,在获释后未有改变态度,他在1964年11月4日早上再次
被捕,当天下午随即被军用运输机流放至土耳其。
霍梅尼在外流亡了14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身在伊拉克圣城纳杰夫。他在布尔萨汪了不足一年,由于他未能在当地另觅住处,他只好在土耳其军方一名叫阿里切蒂纳的情报人员家中作客。
1965年10月,他获准迁往伊拉克纳杰夫。到1978年,时任伊拉克副总统的萨达姆侯赛因向霍梅尼表示他应该要离开――但就现在,霍梅尼却没有离开伊朗。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与伊拉克两国在这两人得势的一年后随即爆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两伊战争。
在研究了一下霍梅尼之后,凯瑟琳也觉得这个人应该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宗教老顽固,霍梅尼在1940年代接纳1906年伊朗宪法规定的有限君主制,这可见着霍梅尼所著的《揭秘》里,但是他在1970年代抛弃了这个想法。
为什么抛弃?还不就是因为巴列维那家伙high过头了么!
巴列维一系列的举动,让霍梅尼意识到,这玩意儿不行!
套用中国那边的情况,巴列维就是妥妥的民国范儿,而霍梅尼则是一个缩水的绿教版本的马列,霍梅尼利用宗教压制世俗,压制社会上的不公和剥削,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凯瑟琳总觉得,如果霍梅尼能够真的成为一个**战士,那会更好……呃,好吧,这么做的首先,就是要把伊朗的宗教底蕴给完全的剔除,但这似乎有些不太可能……
“但霍梅尼不是反美的么?你想要联系他?”
“我们可以代表美国,但美国不可以代表我们!你跟他们说,我们只是我们自己就好了,而且我们有自动火炮、有强力的火控系统、还有先进的民用科技,我们可以搞一个皮包公司,到时候他们想要的技术。我们都可以给他们!”
利益?
不。
是变化。
凯瑟琳谋求的不是利益,而是变化。
利益是短期的,变化是长期的。凯瑟琳需要改变的是变化,凯瑟琳不需要的是过度的利益。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够搭上霍梅尼的线,到时候两伊战争的具体爆发时间,凯瑟琳就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到时候自己搞石油,那到时候产生的利润。可就是几千亿了!
……好吧,凯瑟琳不敢搞几千亿,但是几百亿还是可以的。
杠杆虽然好用,但是凯瑟琳也不敢搞大了,搞大了的话,到时候出现的问题,可就不知一星半点了。
所以凯瑟琳不敢搞大了,但是几百亿的话,还是可以的。
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但还有些事情。那就是必然了。
两伊战争是不会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