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7章 艾萨克;阿西莫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07章 艾萨克;阿西莫夫 (第2/3页)

夫就是真正的天才了。

    阿西莫夫3岁随父母移民美国, 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5岁自己学习、认字,由于父母只使用意第绪语和英语沟通,所以他不会说俄语,但能讲流利的意第绪语跟英语。他的父母承接了一家杂货店,家里人都要在店里帮忙,他因此接触到店里卖的廉价科幻杂志,一脚踏入科幻世界。

    阿西莫夫从11岁开始就下笔写小说,这比凯瑟琳还早。

    之后,阿西莫夫未满16岁便完成高中学业,193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回校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离开校园的这段期间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费城海军造船厂的大气实验室以平民身分工作三年。战后加入美国陆军,服役九个月就光荣退伍。

    ――顺带一提,从军期间,阿西莫夫是靠用打印机打字升到下士的。

    阿西莫夫完成博士学业后,成为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化讲师,1955年升任副教授。

    不过在1958年之后,对方就开始专职写作了起来。

    阿西莫夫的小说影响深远,后来的《机械公敌》这样的影片,就是阿西莫夫的小说改编的。

    如果还有人不知道他,那说起“机器人学三定律”,想必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甚至就连凯瑟琳也受到了对方的这个定律的影响,而历史上――不是凯瑟琳的――的《黑客帝国》,便也是受到了对方的影响。

    机器人的三个定律,就是: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二、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三、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最终定稿的收割者,也是符合这个道理的,但是他们所服务的不是“人”,而是一整个知觉生物的范畴的整个世界、整个宇宙。

    ――当然,凯瑟琳是“伪遵守”,虽然表面上写得很好,但事实上凯瑟琳的故事最后,却是坏的不能再坏的结局了,但如果将凯瑟琳的结局去掉,用秦朗他们写下的结局,那这个故事却差不多正好合适。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伏笔和转折的运用都非常好,即便是阿西莫夫,对于《质量效应》这整个故事也是非常满意。

    在故事的最后,有机生命和机械生命融合在了一起,整个宇宙展开了新的篇章……

    阿西莫夫对这个故事很满意,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构思自己在怎么写序了,这整个故事给自己的感觉非常棒,所以阿西莫夫这便是答应了。

    但正以为故事终结了,但是阿西莫夫发现,在【end】的背后,竟然还有几页的故事。

    这后面这个,便就是凯瑟琳增添的黑色结局了,宇宙全灭,收割者顺利收割……

    这样的一个黑色结局,不知道怎么,阿西莫夫看到之后,竟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个故事就因为最后这几页,而在艺术性上面有了质的变化。

    但是作为一个畅销书的作者,阿西莫夫也知道,这样的结局肯定不会让人喜欢的,难怪对方要将其放在结尾之后了,这大概就是额外服务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