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五章 浅谈法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五章 浅谈法海 (第2/3页)



    法海和济公同是出身名门望族。第一时间更新而法海的家势甚至还要比济公李家还要显赫许多。用现在的话说。济公和法海都是官n代。羡煞旁人。可就是这两个官n代。最后却都出家当了和尚。着实让人费解。也幸好二人生在古代。要是现代的话。指不定是两个欺男霸女的纨绔弟呢。那我们华夏就少了两个得道高僧。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俗名裴德。寓意既有化也有品德。

    法海之父裴休是当朝宰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裴家世代奉佛。裴休任宰相时。对当时佛教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在禅宗史上。裴休与当代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裴休是个进士。是榜眼还是探花暂不清楚。反正不是状元。裴休的儿裴德。也就是后來的法海。更不得了。年纪轻轻就了状元。比他爹还厉害。皇帝封他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儿少年得志。于是亲自送他入佛门出家。并作了“jing策箴”。字字句句劝勉其jing勤向道。莫荒废大好时ri。

    裴休的做法确实有些匪夷所思。让人摸不着头脑。人家的孩都巴不得在娘胎里就得志呢。裴休倒好。不希望儿少年得志。

    难道。少年得志有不好之处。第一时间更新还是裴休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想儿置身其。

    据现在学者研究。裴休的出发点是后者。裴休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在他看來佛教才是人世间的最后一方净土。

    可是这也说不过去。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最大。裴休把儿送到寺庙当和尚。那不就断了裴家的香火了吗。难道就不怕老祖宗天之上不能安息。

    这个问題本不做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研究一番。

    裴德考上状元。被黄帝封为翰林。估摸着官位还沒坐热乎呢。就被老爹裴休送出家了。裴休亲自送儿到江南某地块的沩山去修行。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裴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

    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