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88章 基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688章 基因 (第2/3页)

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基因组学的突飞猛进,要感谢PCR仪的发明者杨锐教授,他是中国生物界的先驱者。

    如果《基因工程研究项目》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请记住这六位甘愿为科学献身的生物工作者,他们是:

    沈奇、韩猛、崔华林、杜源、唐亚星、武俊强。

    六壮士首先对自己进行了PCR操作,测试并保存了他们的DNA样本。

    然后,六壮士提取了自己的皮肤细胞,通过生物手段培养为多能干细胞,为后面的研究存储弹药。

    历史上的科学壮士不计其数,比如澳大利亚医生马歇尔喝下了幽门螺旋杆菌,以验证它到底是不是胃溃疡的致病因子。

    又比如秘鲁医生克立勇,他为了验证两种病状是不是同一种病因,就切开了病人身上的疣,抽出疣里的血,注射到自己体内。很不幸,他死掉了。

    沈奇等六人的实验操作目前来说比较安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第一步研究阶段分为高级生命体、微生物两个版块。

    基因是连接这两个版块的纽带。

    虽然基因组作为整体是重要的,但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基因,特别是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

    随着人类基因组所有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完成,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神经类疾病、艾滋病等几千种常见疾病的致病机制已显露无疑,但患者却越来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要搞清楚并解答这个疑问,并给予大众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沈奇和他的博士研究生们,将他们的基因组DNA样本打断为30~100kp大小的片段,然后在含有银离子的Cs2SO4密度梯度溶液中离心。

    “观察到6个沉降带,密度从低到高依次为L1、L2、H1、H2、H3、H4(L=Lower,H=Higher)。”韩猛熟练的做着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