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1章 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1章 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第2/3页)

ζ(2n+1)的问题》这篇论文的单方面修改版,再次投递到《数学年刊》。

    作者只有沈奇一位,他独自承担一切。

    《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这篇论文,沈奇投去了《数学学报》,这份期刊是瑞典人主办的,同样是四大期刊之一。

    来到普林斯顿后,沈奇在四大期刊中的三家投了论文,其中《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被《美国数学会杂志》收录,正是这篇论文使沈奇在中美数学界崭露头角。

    《数学年刊》已经拒过沈奇一次。

    沈奇尚未跟《数学学报》打过交道。

    四大期刊中还剩最后一家是德国人主办的《数学发明》,沈奇暂时没有好的idea再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投去《数学发明》。

    等待《数学年刊》、《数学学报》审稿的这段时间,沈奇集中精力研究黎曼猜想,他查阅了海量的文献,从黎曼本人到哈达马德,从哈代到拉马努金,再到目前还活着的大牛的论文、学术专著。

    希尔伯特曾说过:“如果我一百年后复活,我睁眼后的第一个问题会是,黎曼猜想解决了没有?”

    华罗庚的老师、英国数学大师哈代一生致力于黎曼猜想的证明,哈代是敢于上帝作斗争的男人,但他仍未能战胜黎曼。

    哈代临终前说到,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证明黎曼猜想。

    华罗庚先生同样是一位解析数论的大师,他和拉马努金是师兄弟,在剑桥读书时皆拜哈代为师。

    华罗庚先生在素数分布及哥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景润是他的得意弟子。

    希尔伯特在1900年的那次千禧大会上作出过一个著名预言:“我最关心的是三个数学问题,黎曼猜想、费马大定理、α^β猜想。黎曼猜想有望在五十年内解决,费马大定理有望在八十年内解决。而α^β猜想永远超出了数学家的能力,它无法被解决。”

    事情的发展与希尔伯特盟主的预料恰恰相反,α^β猜想于1934年被T.施耐德证明,费马大定理于1995年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黎曼猜想至今无人完成证明。

    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